诸葛镇党委书记徐冬超——
聚力向“新”谋产业蝶变 多产融合促共富发展
记者 成 超
诸葛镇位于兰溪“西大门”,地处杭金衢三地交界处,区位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美,文旅资源丰富,素有“一家饭熟三县香”之说。今年以来,该镇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强势推进产业协同、文旅融合和重点项目推进等工作。近日,记者采访到了诸葛镇党委书记徐冬超,听一听诸葛镇是如何推进各项工作的。
当天,记者跟随徐冬超首站走进诸葛镇的多田套合项目。该项目定在双牌、长乐、大塘畈、锦溪、万田等7个村实施,采用连片整治结合零星整治模式,总建设规模2452亩,总投资3500万元,计划总工期6个月。“为了守好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从去年开始,镇里就一体化开展耕地综合整治提升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多田套合’。”徐冬超介绍,耕地综合整治提升项目一期2560亩已全部完成政策处理工作,正在进行清表及基础建设。二期总面积7632亩,项目政策处理已完成85%。目前,项目图纸设计、规划建设等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已在10月份由施工方进场施工。
徐冬超介绍,为全力抓好工作落实,镇党委成立工作专班,带领党员干部争当表率、争做先锋。一是头雁领航抓核心。由村党组织书记召开“现场例会”,各联村领导每日率工作组赴分管区域统筹监督政策处理工作,采用清单销号制,每天对政策处理工作进度进行梳理、复盘,确保项目日日有突破、周周见成效。二是青蓝接力育尖兵。选派有经验的班子3名、熟悉情况的老诸葛4名、敢打敢拼的年轻干部7名充实专班,让年轻干部在实战中淬炼本领、攻坚成长。三是党群联动聚合力。迭代“党员包片+网格调解+群众监督”模式,开展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已累计走访农户3000余户,分发宣传资料7000余份。未来三期项目推进后,耕地整治总面积可达到2万余亩,使该镇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明显优化,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均增收300万元。
第二站走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素有“长乐福地”之称的诸葛镇长乐村。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文旅产业,通过引入资金和项目,着力打造“江南民俗文化第一村”。“长乐文旅开发前期,我们投入了大量精力。整体思路是以非遗体验、民俗演艺、乡村博物馆为核心,将长乐村打造为‘江南非遗民俗文化第一村’。”徐冬超告诉记者,在文旅产业发展中,他们充分利用滋树堂、和园等闲置历史民居资源,开发了青铜器馆、古灯馆、傩文化馆等8个特色乡村博物馆,使“沉睡”的古建筑重新焕发生机;邀请8位非遗文化能人入驻合作,推动皮雕、孔明锁、根雕、手工布鞋等18种非遗体验项目“落地生根”,并引进傩戏、舞狮、变脸、通天绳等10多种民间传统演艺常态化演出。同时,他们还通过招商,引进了汉服馆、美食市集、田园小火车等多种业态。开业以来,长乐景区已迎来客流量20万人次,共取得旅游营业收入150余万元。
接下来,为了提升游客体验,诸葛镇将进一步优化长乐景区各类基础设施配套,积极融入杭金衢三地共富发展大环境,与建德市大慈岩镇里叶村对接洽谈大学生写生基地项目合作,并计划实施投资200万元的长乐村美丽宜居建设项目,以及2000多万的诸葛镇长乐古村文旅融合共富项目。
兰溪市委十五届八次全会强调,下半年是抢时间、抢进度,抓发展、决胜负的关键阶段、黄金时段。诸葛镇将深刻领会、一体贯彻,迅速统一思想和行动,紧密结合实际,找准贯彻落实的着力点。徐冬超表示,一是向“新”求“质”强动能。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特色产业园建设及“退二优三”项目招引,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力促数字蛋鸡二期、肉鸽全链、农创谷等科技农业项目投产,打造智慧农业样板;以诸葛八卦村创5A为牵引,推动机制、文保、业态、营销等迭代。二是融产兴镇促共富。深化“兰蚌优品”品牌建设,将珍珠产业与畲乡文化相融合,打造珍珠研学游、盲盒开蚌、水果莲采摘等特色文旅协作产业链。串联“长乐非遗、厚伦方开蚌、樱花园研学”精品线路,连片规划、示范带动、全域打造。三是以干促实谋发展。紧扣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扎实推进“多田套合”项目二期政策处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农业空间布局持续优化。锚定固投增长、工业升规、消费提振等关键指标攻坚,全力冲刺年度目标,为兰溪建设高水平创新县贡献诸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