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的“白果”不要捡
有毒,不建议食用
记者 舒可纯
导报讯 近日,记者看到不少兰溪市民在小区、公园等银杏集中区域捡拾树上掉落的银杏果,认为其“营养价值高,炖汤对身体好”。这种看似“物尽其用”的行为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
据介绍,银杏果又名“白果”,《本草纲目》记载“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具有养生功效。但未经处理的银杏果含有较多银杏酸,具有明确的致敏性、细胞毒性和免疫毒性。同时,银杏果中还含有少量的“氰化物”及类似生物碱的毒物,各种毒素相互协同作用,必然会加重毒性,食用后导致中毒。“银杏毒素”中毒症状主要是烦躁、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昏迷、抽搐、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市园林绿化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城区行道树及公园内的银杏树以观赏为主,并非食用品种,且日常养护中可能使用药剂,不建议食用。“希望市民不要盲目捡拾食用银杏果。如确有食用需求,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经过加工处理的银杏果。此外,银杏的外种皮和胚芽毒性较大,徒手接触可能引起皮肤过敏,过量食用更可能导致食物中毒。”该工作人员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