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 

第07版:万象

字迹工整得让人心疼

“折翼”女孩用嘴写出一手好字

笔杆末端布满细密齿痕,缠着一圈橡胶,这支特制的笔,是14岁女孩谢薇娜通往世界的桥梁。

清晨七点五十分,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广维小学教学楼三楼的楼梯间传来缓慢而规律的脚步声。张纪连弓着背,将女儿谢薇娜稳稳托在背上,右手紧握栏杆,左手护住女儿的腿,每一步都踏得格外慎重。这样的早晨,已持续了整整五年。

教室里,张纪连轻手轻脚地将女儿安置在座位上,仔细摆好书本和文具。因先天性四肢畸形,谢薇娜失去了用手写字的能力,但她用嘴衔笔写出的字迹工整清秀,学习成绩在班级稳居前三。

在谢薇娜的铅笔盒里,躺着一支独特的笔,笔身裹着橡胶,笔帽严密封实——这是母亲张纪连特制的“武器”。

“笔帽这里必须密封,否则会爆墨。”张纪连轻抚笔杆解释道。普通笔芯在咬合压力下极易爆墨,墨汁会溅满口腔,甚至夹伤舌头。为了找到合适的笔,她跑遍文具店,最终想出将两支笔拆解重组的办法。

五年来,笔芯更替无数,橡胶包裹的笔身却始终未换。“她经常咬,笔杆起毛了我就刮平。”这支特制的笔,陪伴谢薇娜度过近两千个日夜,笔杆上的齿痕,是她与命运对话的印记。

八九岁时,老师送来课本,谢薇娜被书页上工整的字迹所吸引。“我觉得很好看,就想学书法。”这个朴素的愿望,开启了她不同寻常的习字之路。

“后槽牙会痛,我就忍着。”回忆初学时的艰辛,谢薇娜语气平静,“除了吃饭和休息,整天都在练习,因为我想读书。”

笔杆在嘴里不听使唤,像滑溜的泥鳅。口水常浸湿作业本,脖颈下颌酸楚难当。爆墨、舌痛、牙酸是家常便饭。最艰难时,误食笔墨要请同学帮忙漱口。当她第一次独立写出名字时,守在一旁的母亲红了眼眶——那歪歪扭扭的三个字,是这个家庭的希望开端。

直到那天,老师举起她的作业本:“大家看看谢薇娜同学的字,多工整!”看着讲台上自己用嘴写出的作业,谢薇娜愣住了。“特别开心,没想到会被表扬。”此后她练习更勤,陆续在书法比赛中获奖。

谢薇娜的背后有一个温暖的世界。妈妈照顾她,妹妹才八岁,已经懂得帮姐姐翻书、递笔,同学们自发组成“小帮手小组”,有人推轮椅,有人翻页、有人递水。谢薇娜说:“同学们不仅鼓励我‘薇娜真棒’,还帮我整理笔记,有他们在,我不怕。”

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母亲张纪连也在学习掌握针灸推拿,既能为女儿做康复,也能工作,“薇娜从不喊苦,还写卡片对我说‘妈妈辛苦了’”。女儿的乐观是张纪连的最大动力,“有这样的女儿,我不觉得累”张纪连笑着说,眼里全是骄傲。

谢薇娜的床头堆满了笔记本——里面有日记、短文、小说片段,“我想当作家,用文字表达自己”,她衔笔写字不只是练习,更是对未来的信念。“折翼”的她或许失去了双臂的支持,却用嘴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她的字迹不只在纸上,更烙印在所有人心里。 据《河池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