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镇党委书记叶艳芬——
锚定“北部第一”目标努力向富民强镇迈进
记者 成 超
梅江镇是兰溪北部发展的重要节点。近年来,该镇在产业培育和土地高效利用上不断探索新路径。日前,记者专访了梅江镇党委书记叶艳芬,详细了解该镇是如何探索新路径,推进高质量发展的。
当天,记者来到位于梅江镇的“灌木丛”市场化出让地块项目,这是该镇探索中小企业培育、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重要尝试。“按照差异化供地原则,我们把115亩土地分割为8宗地块,10至25亩不等,分三期推进。镇里专门组织招商团队,多次赴义乌开展精准招商,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来竞拍。”叶艳芬告诉记者,目前,该项目的全部地块都已成功出让,最高成交价达到134万元/亩。一共引进8家企业,计划总投资5.78亿元,新建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能达到7.6亿元。
“这个项目建成后,它的效益是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三个提升’。”叶艳芬介绍,第一是土地价值明显提升。项目平均地价突破每亩100万元,远超以往每亩40万元的水平,溢价率超250%。第二是产业生态有了提升。引进的这8家企业,彼此之间在产品配套、技术协作、市场共享上都有合作空间,形成一个内部良性循环的“微生态”。第三是投资强度与产出密度双双提升。“灌木丛”地块亩均投资超500万元,亩均产值达660万元,年税收贡献1800万元以上,亩均税收约15.7万元,各项指标均高于同类乡镇工业地块平均水平,真正实现了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除了工业项目,梅江镇在特色农业和科技创新融合上也有新突破,金线莲数智未来工厂示范基地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该项目总规划800亩,一期投资1700万元,目前已经建成2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5800平方米的种植大棚,还有10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全面达产后,预计每年可生产金线莲80万瓶,年产值2400万元。同时,该镇还积极推动产业链延伸,助力企业做好精深加工,开发胶囊、口服液等高附加值产品。
“这个项目带来的社会效益是多方面的。”叶艳芬介绍,一是推动农业增效。前期,他们依托GEP项目开启万亩“林下经济”,通过种植油茶、金线莲这些高经济作物,将“好生态”转化成“好钱景”。二是带动强村富民。他们推行“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社”模式,第一批试种点民益村已种植15亩金线莲,带动周边20多个农户就业,还计划整合特色文旅资源及北部医院医疗资源,打造兰北“医养结合、药旅融合”康养福地,带动周边村农文旅产业发展。三是驱动人才回流。项目从种植到加工销售,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能够留住本地劳动力。同时,随着金华农科院兰溪分院的落户和农业产业的壮大,也会吸引在外大学生返乡、外地农业科技人才来梅江创业,不断壮大乡村振兴的“新农人”队伍。
“下一步,梅江镇将站位‘十五五’,深化‘义兰协同贸易枢纽、北部制造业中心镇’发展定位,锚定‘北部第一’的目标持续发力,力争打造三大标志性成果,为全市加快推动‘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赶超崛起提供更强北部支撑。”叶艳芬表示,一是打造专精产业智造强镇。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强高精尖项目引进,促进产业高端化、集约化发展。强化区域协同,培育文教工美特色产业集群。目标是在“十五五”期间做到制造业总量稳居北部第一、全市前五,对全市工业经济、制造业投资和税收增长的贡献度达到北部区域总量的40%以上。二是打造商贸一体枢纽重镇。发挥“一轴两翼”区位优势,借势借力融入“金义一体化”发展。集聚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布局广域配送网络,构建“电商+制造+物流”生态圈,形成商贸经济新增长点。力争5年内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研发投入3个指标总量翻番。三是打造生态共富品质新镇。按照“三年筑基、五年成型、十年成‘市’”的目标,推进“梅横一体”10万人口Ⅱ型小城市建设。依托梅溪、越龙山两大生态资源和“梅江八景”,塑造山水交融的文旅名镇,并围绕强城兴村,谋划“农文旅”主题共富片区,向生态价值高效转化的富民强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