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 

第06版:青春逐梦 创业兰溪

十一年夫妻档——

把炸鸡店开成“社区时光馆”

上午10时,兰溪市兰江街道滨江社区居民楼内,不时地传来“嘚嘚嘚”的切菜声,不少居民陆续开始准备午餐,而居民楼旁,一家叫“福丘花园”的融合料理小店内已飘出淡淡的酱料香。店主汪玉婷和吴凯正在为中午的营业做最后准备,这对90后夫妻早已习惯这样的备餐节奏——这是他们11年里每天的日常。 “我婆婆每天6点就到店了,采购、清洗这些活都是她先搭手,我和吴凯大概8点半才到。”到店后,汪玉婷管前厅和水吧台,丈夫吴凯和婆婆则负责后厨一切工作,“分工明确才不会手忙脚乱。”汪玉婷说。 为什么会做餐饮?2014年,从韩国留学回来的汪玉婷,心里揣着两个“放不下”——一是同学店里那口韩式炸鸡的香味,二是想和男友吴凯一起创业的念头。“那时候在韩国,经常去同学家的炸鸡店蹭吃,觉得兰溪没有这种味道,就想带回来。”可想法一说,父亲先泼了冷水:“做餐饮多掉价?你图啥?”父亲的反对并没有打消汪玉婷的念头。 这时候,男友吴凯提供了第一笔启动资金,一家小小的韩式炸鸡工作室,就是夫妻俩梦想起航的地方。那时候,兰溪还没有主流外卖平台,他们就骑着电动车自己送,保温袋裹得严严实实,就怕炸鸡凉了影响口感。某一天,两人攥着计算器算收入,单日1800元的流水让汪玉婷红了眼,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创业的想法。 如汪玉婷所料,这家兰溪首家韩式炸鸡店很快火了。有一次,两个客人为了一份炸鸡争执起来,汪玉婷赶紧从前厅跑过去缓和气氛,吴凯则扎进后厨加急炸了一份,这才避免了一场纷争。 夫妻俩看似配合打得默契,但也有意见分歧的时候。扩店搬迁时,汪玉婷一眼看中了现在的社区店,吴凯却犯了愁:“地方太小了,待客区转不开,厨房也挤,以后人多了咋办?”汪玉婷急得嗓门都大了,吴凯却没跟她吵,默默地听她分析社区店的好处:周围都是居民,熟客多;租金低,压力小;大家就喜欢家门口的小店,温馨……“厨房小,咱定制分层货架;待客区不够,先放两张小桌……”拗不过的吴凯只好一一想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 “他总这样,我想吵都吵不起来。”汪玉婷的语气里透着一丝幸福。如今的社区店,果然如她当初想的那样——临近午餐点,有上班族拎着公文包进来,熟门熟路点“炸鸡配意面”;到了晚餐,也有父母牵着孩子一起来用餐。 11年里,他们见了太多客人的故事:有对小情侣,每年纪念日都会预定同一个位置;有个小姑娘,高中时跟着同学来买炸鸡,现在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笑着说:“姐姐,还记得我不?”“每次看他们,就想起我和吴凯刚创业的时候。”汪玉婷擦着杯子说,“我们也是少年夫妻过来的,知道陪伴有多重要,就想让这家店成他们的‘老地方’。” 这份“老地方”的温度,藏在日复一日的坚持里。春节别人团圆,他们在店里出餐;端午、国庆别人旅游,他们忙着备料。“节假日人多,能多赚点,也能让许久不见的朋友有个聚会聊天的地方。”汪玉婷笑着说。 临近中午,打单机的“叮叮”声变得愈发频繁,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算是开始了,汪玉婷和吴凯各司其职,忙碌而有序。现在的福丘花园,每天能出六七十单,节假日能到百来单。关于未来,夫妻俩还琢磨着“中央厨房”的事,想把炸鸡、意面做成半成品发往全国;但眼下的日子,他们想得更实在——把每天的牛排煎得嫩一点,炸鸡炸得香一点,让熟客来吃的时候,能顺口说句“嗯,还是记忆里的老味道”。 “11年,没什么诀窍,无非是用心做餐品、两人一条心。”汪玉婷举了个例子,晚上关店时,两人会顺便把门口的垃圾拎走,这并不是谁的事,而是顺手的事。就像汪玉婷说的,没什么特别的,把每件小事做好了,路自然就走得远了。

本版内容 记者 赵梦璇 徐思雨

版式设计 记者 包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