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水之情,贵在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更显责任担当。因农而生、因农而兴的松阳农商银行坚决贯彻各级政府以及监管部门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认真履行服务城乡、支农支小的责任担当,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竭力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切实担当地方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主力银行”,持续加大渠道、服务、产品、信贷资源向“三农”及实体经济领域倾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金融活水”。
一、 聚焦培育打造,激活特色茶产业“造血功能”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生态引领、品质发展的理念,重点关注茶叶生态基地、茶文化旅游、茶乡小镇建设等方面,积极把握茶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将金融服务延伸进茶产业融合发展的各个环节,助力地方支柱产业生态发展。一是为了促进春耕时期的茶叶生产和交易,松阳农商银行开辟绿色通道,为茶产业提供3亿元专项资金,积极推出“低息”茶企、茶商贷,真正做到“助商惠企”,进一步提升本行金融服务茶产业经济的能力。二是与县农业农村局合作推广“农户小额普惠贷款工作”,充分发挥县农合联副理事长单位优势,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助力产业农合联的发展,不断拓宽获客渠道。三是推行茶乡溯源体系助力茶产业智能化发展,依托一码通、智能付、丰收溯配等服务渠道,积极推广溯源体系,从茶产品来源到商户信息及消费者购买记录,均可通过每一笔交易票据上提供的二维码追溯到,真正意义上实现交易过程智能化监管。与此同时减免茶叶市场商户们一码通的全额手续费,让茶农、茶商们的每一笔支付都变得安全、快捷、“零”费率。截止2021年2月末总收单笔数2339笔,收单金额621.8万元。四是推进小微企业服务便捷化进程。实现小微转贷无缝对接,小微易贷全流程线上化办理,小微速贷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借随还,用方便快捷的服务不断满足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切实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截止2月末,累计发放田园转贷通7.63亿元,发放小微速贷15.07亿元。
二、 降低融资成本,发挥金融致富“撬动效应”
积极发挥金融扶贫“杠杆作用”,倾斜信贷资源、加大减费让利力度。一是充分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优惠,对涉及农林牧渔业、批发零售业中的涉农小微企业执行优惠利率政策,实施基础利率浮动点差低于其他小微企业。二是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实体经济实行经营性贷款续贷和减免疫情防控期间贷款逾期利息,切实降低融资成本。三是加大辖内受疫情影响较重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企业及普惠小微企业实行贷款利率优惠,四是疫情防控期间,受行动限制、延期复工等因素,一些企业无法及时办理还款、抵押登记等信贷业务手续,暂时无法归还贷款本息。针对受困企业,我行及时为其办理延迟还本付息,延迟纳入征信系统。截止2月末,已为4602户累计减息2746.32万元。全年通过各类减免措施降低融资成本5782万元,助力实体经济重回发展“快车道”。
三、 打造绿色金融,点燃美丽乡村建设“新引擎”
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学好用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两化路”,加快绿色金融服务创新,推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全面推动金融资源向绿色领域倾斜,切实发挥地方金融机构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主力军”作用。一是强化制度保障,绘就绿色金融“路线图”。将绿色经济领域作为信贷投放的重要战略方向,从战略层面规划了适合自身中长期发展绿色金融的蓝图。为更好地确保绿色金融统筹、推进、落地,制定绿色金融实施意见和绿色信贷投放指引,明确信贷投放重点,突出因地制宜打造松阳地方特色,推进信贷资金“广撒网”向“精靶向”的转变,实现绿色金融“软指标”向“硬约束”的转变。二是探索服务创新,打造绿色金融“好样本”。本行围绕绿色环保领域企业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特点,积极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综合化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将绿色金融与地方发展有力结合,不断延伸绿色金融服务触角,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三是加大资源倾斜,注入绿色金融“新活水”。一方面,积极优化信贷机构,主动对接新旧动能转换,严格压降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另一方面,固化绿色金融发展机制,引导绿色信贷资源配置,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创新,金融助力生态价值转换,积极探索GEP价值转换,创新“茶产业生态贷”助力生态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经济”的转化。(郑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