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在松阳这片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的土地上,有着许多的符号。独山、松阴溪,这是天造地设的符号;延庆寺塔、黄家大院,这是匠心独运的符号;传统村落、民居格局,这是安居乐业的符号;而那布散在山地丘陵、平畴田野的茶叶,则是田园松阳家给人足的符号。15.32万亩,浩茫苍莽,漫无际涯……
觅 绿
纵目远眺,茶绿色的波浪起起伏伏,从足下铺展到远方,簇簇丛丛,畦畦垄垄。置身茶海,春暖花开,绿蕊迎风,银针含露。一组坊间的茶语:“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启蒙于秦汉,萌芽于六朝,兴于唐而盛于宋,衰落于晚清,复兴于建国,繁荣于当代”。有如飘忽在茫茫茶海上的一纸导航图,它跨越时空,探溯茶史碎影;它钩沉稽古,开启诗和远方……
跋涉在云贵高原的大山深处,山岭嶒崚,道路崎岖,那高大粗硕的野生大茶树群落,“活化石”上镌刻着世界茶叶的故乡印记,依靠着水力、风力、鸟类等的途径,传播到皇天后土的角角落落,书写着一片树叶的传奇……
沐浴着四川“雨城”雅安的蒙蒙细雨,满山烟霞,寻觅到近乎于圣地的蒙顶山。相传西汉年间,茶祖吴理真在此山手植七株茶树,填补了中国最早人工种植茶园的空白,育出了蒙顶仙茶,实现了从树叶到茶叶的转化……
当上帝睁眼惊鸿一瞥,讶异地发现曹魏、蜀汉、东吴三国,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刀光剑影,鼓角争鸣之时,生活在江南一隅的松阳先民,却陶醉在群山怀抱、云雾飘渺、溪流纵横、气候温和的乐土上,专心致志地解读着茶叶的密码,打造出延续至今的1700年茶叶辉煌……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一首唐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盛世大唐疆域辽阔、万国来朝、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雄姿气魄。大唐开始进入煎茶的古典主义时期。
当大唐雄风横扫宇内之时,松阳县境内,状如覆盆的卯山,却是松柏森森、芳草萋萋、道观隐隐、焚香袅袅。天师殿旁,一袭道袍的叶法善,修炼之余,精心培育出了茶中极品——卯山仙茶。史载:“卯山仙茶,竹叶形,深绿色,茶水色清,味醇”。随着仙茶成为御赐养生贡茶,很快便享誉宫廷、名动京华,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五帝争相御用。叶法善受封为越国公,被时人誉为“道中宗师,人中神仙,医中华佗,茶中圣手”,得享鹤龄107岁,羽化成仙。千余年过去了,如今还能从松阳街头巷尾,偶尔传出的道教音乐《月宫调》,感受到当年叶法善与唐玄宗同游月宫的动人传说。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一阕宋词,浓墨重彩地描摹出当时宋代社会经济繁荣、民间富庶发达的盛况。此时的宋代已步入点茶的浪漫主义时期。
宋韵文化高光流香之时,古县松阳一曲崇觉寺和杭州灵隐寺结缘的佛坛佳话也正在上演。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六位辞官避世隐居在桐榔村桐川山上的文人,发动信众在山上兴建了“崇觉寺”佛殿。南宋初期崇觉寺住持雪堂和尚,与杭州灵隐寺方丈慧远和尚系同门师兄弟,交情深笃。二位高僧云游相遇,一柱清香,一盏粗茶,论道参禅。后慧远奉诏敕住灵隐寺,赐号“佛海禅师”。其时,雪堂已逝,茶香犹存,感念兄弟旧情,故赠罗汉松,命弟子济公植于崇觉寺前,雪堂弟子便以罗汉茶回赠灵隐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悠悠八百年飞逝,崇觉罗汉茶以其金汤蜜韵、花香果味而遗香世间,在原先古寺旧址上,桐榔文化康养基地暨崇觉寺扩建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兴建……
“偶入横山寺,湖山景最幽。露涵松翠湿,风涌浪花浮。老衲供茶碗,斜阳送客舟。自缘归思促,不得更迟留。”这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当年造访松阳,饮服老僧所赠横山茶后吟出的热情诗赞,当时松阳的胜景和茶叶的美味,在诗中表露无遗。早在隋唐时期,漫步松古平原的村庄,房前屋后、田头地角、菜蔬园子、溪滩圩地皆生长着当地的原种茶——松阳土茶,而横山茶、下街茶即是其代表。因其亦茶亦药的特殊功效、固坡护田的特殊功能、天然有机的特殊品质,而被民众形象的称为“田岸茶”“菜囮茶”,双双在1929年的首届杭州西湖博览会上捧回一等奖。
千年土茶融新艺,隋唐绿茗续馨香。改革开放后,勤劳智慧的松阳人民,在传承地方名茶横山茶、下街茶炒制工艺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出“松阳香茶”新品牌,因其条索细紧、色泽翠润、香高持久、滋味浓爽、汤色清亮、叶底绿明的独特风格,而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一款产自江南最后秘境的香茶、一款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佳茗、一款飘着独特芳香的甘露,牵着绵绵的根脉,携着浓浓的乡愁……
生态环境优美、园地精耕细作、人文特色鲜明,以这三个基本特征为标志的11个松阳美丽茶园,或隐藏于云雾缭绕的高山峡谷,或显露在阡陌纵横的平畴田园,风采各异、气象万千,点缀着这片美丽富庶、田园牧歌的土地。横山青蒙圩古茶园,明清时期即已名噪江南,门前碧浪泛,屋门茶园香,青蒙古塔伴,田田诗客句。杨家堂石里茶园,既有古道古桥,蜿蜒曲折,又有梯田层层,曲线优美。谢村水库库口茶园,山势陡峭,层峦叠嶂,八千亩茶,岗坡连绵。黄田崖上茶园,古村黄墙灰瓦,层层叠叠错落,崖壁雾帐扯挂,翠茶天地灵气,高台瞭望崖下,金瓯玉盆风貌。球坑村口茶园,南宋古村,千年悠悠,古树参天,古亭翼然,古桥遥跨,古居烟火,层叠茶园,山涧珍珠。庄后高山谷地茶园,谷底弯曲农耕小道盘旋,谷间潺潺清泉流淌而下,谷侧梯田茶园曲线造型,悬崖峭壁古村遥相呼应。望松状元谷土茶园,史载明朝翁姓状元及第,后人密林丛中立状元殿,谷间野生土茶恣意生长,茶姿劲健古拙文脉赓续。黄坑口八卦茶园,数个螺旋形状山包,茶园各以山头聚集,层叠包围盘旋向上,最后汇于山头宝顶,整园形似八卦图案。三都八索岭古道茶园,遥遥千年盘山古道,全国山地徒步赛道,茶园间种桃树油茶,桃花灼灼山茶泛绿。斗潭东古坪高山茶园,群山连绵,沟壑纵横,流云奔涌,雾霭飘荡,云雾茶香,绝佳产地。麟上畲乡茶园,瓜果树相间满眼翠,荷花塘风来香气远,三月三歌会乐声扬,古茶畲三韵山哈情。
有道是:诗文共绿茶同吟,禅味与茗香齐飞……
赏 青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茶叶界认为:北纬25度至30度为中国茶叶生产的最佳产区与黄金纬度带。而“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松阳县域,其地理坐标为北纬28度14分至28度36分,真是上苍恩赐的天时地利呵!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衢宁铁路松阳县境,每个乘坐列车的旅客视野所及之处,都会惊讶于这里的绿色大地艺术,远远观之,茶叶构成了绿色的海洋和地毯。而大木山骑行茶园则是其中的典范,它不光是“中国最大的生态骑行茶园”,更是一道矗立在山水间的靓丽风景线。该茶园核心景区3000余亩,连片茶园8万余亩,富有山静、水清、气净、茶香的特色,无愧于“农业部标准茶园示范区”“国家级绿色茶叶示范基地”的称号。园外大山之麓,茂林修竹。园中有树,坎间有草,路边有花,涧中有水,时生云雾,衍生出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的和谐度。园内连绵起伏的丘陵上,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栽植着绿色茶丛,被茶农们修剪得圆润宛转,优美的曲线透着韵律感,恰似大自然无声的诗行、立体的画卷、活着的盆景……
【春之声】春天来了,和煦的春风犹如硕大的画笔,仿佛一夜间就催醒了万物复苏,一扫昔日萧瑟凄冷的冬色,给冰冷的大地注入了暖流绿意的气息。看,这才几日,那漫山的茶叶就先后次第冒出了鲜嫩绒毛般的芽尖。寂静的茶园喧闹了,花蝴蝶般穿行着服色各异的采茶女,操着南腔北调的语音,灵巧的双手上下飞舞,啄食着芽叶,飞漾着喜悦的笑意,宛如圆舞曲《春之声》中跳荡的音符。采茶女是茶园一滴滴晶莹清澈的水珠,也是茶乡一片片洁白无瑕的彩云,她们采撷的是希望和欢乐,采撷的是幸福和健康,她们如美丽纯朴的天使,营造着绿色时空之美。当然,四面八方的游客和前来研学旅行的学生,也会加入到这个采茶制茶的大合唱中来……
【夏之韵】万物蓬勃生长是夏日的主题,代替了春的柔情蜜语。松阳八山一水一分田,2400多种药用动植物幸福地生长在这片国家生态示范区的空间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端午茶”这个养生茶饮就诞生在这里。藿香、野菊、桑叶、菖蒲、山苍柴、鱼腥草等数十种草药,备受松阳百姓欢迎。每逢端午佳节,他们便会荷锄背篓,上山采挖这些饱含天地日月灵气的草药,然后洗晒剁碎,炒焙保存备用。因其具有强身健肾、芳香化湿、清热解暑的养生功能,简便验廉,千百年来一直护佑着万千苍生的康泰,还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的名录。大木山茶园的茶室小筑,倚立虚静湖畔,五棵梧桐,横枝待凤。每到炎夏之日,有客自远方来,他们都会热情地沏上一杯汤色清澈的端午茶,持杯入口,清香凉爽的滋味便油然而生,客人莫不交口称赞……
【秋之歌】秋天又款款地来到了身边,它独以收获和金黄来书写它的庄重和深沉。大木山茶园景区以成千上万亩的翠绿,来展示它观光赏景、茶文化体验、运动休闲、研学教育为一体的博大深沉,而被其包裹腹中的茶叶博物馆,则通过文物展陈、故事讲述、宣教体验互动等形式,一眼横扫1800年悠悠茶史,将一片茶叶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茶之史”展厅,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镇馆之宝——清乾隆豆青釉月牙罐,造型端庄大气,釉色清爽通透,釉层凝厚滋润,虽200多年飞逝,但它依然折射出当年的幽幽光泽。“茶之道”展厅,巨幅手绘风的场景展示,生动还原了古代松阳集市交易茶叶的繁荣盛况,熙来攘往,人声喧闹,车载船运,茶香溢市。“茶之俗”展厅,一比一还原的施茶场景,栩栩如生,一农妇施茶者,坐于亭内,两只茶桶,三只茶碗,内置端午茶,静候路人前来饮用。此景无声胜有声,道尽男耕女织的朴实,经邦济民的情怀。“茶之业”展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松阳县茶产业获得的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文化之乡等20多张国字号“金名片”,在那儿诉说着昔日辉煌的时刻。“茶之旅”展厅,展示抹茶、茶植萃化妆品等20余种深加工产品,以茶为主题的精品民宿,茶文旅路线,打造“茶叶+学堂”的研学新模式,“听唱新翻杨柳枝”。一个全方位、体验式与互动式相结合的现代展馆、茶文化科普窗口正在形成,茶旅融合、馆园牵手的美谈佳话,正在茶山茗水中氤氲传扬……
【冬之曲】冬日,草木凋零,万物蛰伏。但在大木山茶园中,纵横交错的数十里骑行车道,那上面奔涌着的运动旋律,却驱散着这方天地的凛冽寒意,孕育着丝丝缕缕早春的气息。健儿们或在崎岖坎坷的专业骑道,或在休闲宽直的健身骑道,身穿五颜六色的骑行服,观赏养眼怡神的茶绿,闻吸四溢飘动的茶香,瞥一眼疏影暗香,听一声鸣啭鸟语,时而逆风而骑,时而御风而行。矫健的身影,飞转的双腿,热烈的喝彩,无声的较劲。年轻人一马当先,中年人不甘示弱,老年人雄风犹存,一派生龙活虎,精神抖擞,搅得周天热气腾腾,好不惬意!虚静湖上,廊台亲水;玉兰亭中,茶联雅韵;竹亭高立,琴声剑气……
【四时雅】时下,人们品茗非常追求茶境:或林间泉水,品赏秀美素朴的风景;或竹篱瓦舍,玩味清雅别致的氛围;或幽谷清风,领悟恬淡疏阔的心境;或古宅旧居,体验宁静悠然的情趣。一脚踏进县城的明清古街,这是个正在培育中的浙江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步行声中愈显古朴静谧,一如走进历史的深巷。
“巷芷·茶”室就在沿街一座二层木楼的民国古宅,陈旧的壁龛、咯吱的楼板、雕花的家具,仿佛在诉说着这百年前烟盐茶同益和商行的兴隆。茶楼里除了寻常的红绿白茶,七种花果系列袋泡茶分外醒目,当松阳香茶与德国传统工艺碰撞,就是一场味蕾的盛宴,外包装手绘松古盆地的山水画卷,更是锦上添花,映衬着门上对联“千年巷陌逢兰芷,十里香风揽月居”的典雅。
漫步古街,停留在百年民国老建筑,旧时的老邮电局里,“松阳故事”旗舰店正在上演“最美阅读空间”。海派装潢、旧式台灯、老式家电、泛黄读物,优雅琴声、细细品茗、翻动书页。“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但愿这琴韵书声,古风茶香,融合着汇入时代大潮,久久地荡漾在松阳山水间,流向诗和远方……
石板路上,继续徐行,一座名唤“屿山空”的新中式茶室映入眼帘,它以“新茶饮+文化意蕴+美学空间+社交属性”为特色,旨在把年轻人导入崭新的饮茶天地。茶室的女主理人用诗意的语言诠释着:每个人是一座独立的岛屿,而我试图将这些岛屿的未来与希望连接起来,而茶就是一个绝好的媒质。茶与光、空间与自然、流水与蓝天等,这些构成诗意天地的元素,使之与独立的岛屿交融演奏出青春的乐章。“碧霞”“甘露”“云华”“嘉木”,这些散发着清朴韵味的雅室里,荡漾着新式茶饮的幽香,茶中有鲜奶、鲜果、咖啡、酒等,不经意间抬头便见松阳的地标——独山,峰顶蟾峰阁古韵飘荡,翼然特立,英姿临风……
徜徉小巷,在慢生活的时光里,尚可邂逅到许多各有特色的茶室、茶馆、茶吧,春暖花开,面世营业,诸如蜂巢——松荫里的茶+插花,元朴的茶+根雕,诉土的茶+陶泥……,足可供茶客们留步小憩,偶寄闲情,暂忘尘嚣。
远观长松山水,悠悠茶韵,春花秋月,松涛流云;近看松州古邑,绵绵茶香,夏风冬雪,竹筠浮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