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驿站

居家学习 家长应该如何陪伴孩子?

“我们的亲子关系都快破裂了!”

“我们的家庭关系都快破裂了!”

在班级群里,有些家长开始调侃宅在家的生活。由于疫情的影响,我市各大学校继续推迟开学,学生们,也就是家长眼中的“神兽们”,仍需宅在家里。显然,随着时间慢慢地推移,家长们已经开始有点“招架”不住了。

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很焦虑

“我小孩现在很消极,每天做作业上课,嘴上老是喊烦死了,整天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作业不想做,即使装模作样做,思想也游离、拖拉,怕背书,怕写作文,积极性怎么都鼓动不起来。”前两天,家长小梅(化名)给义乌市心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心桥社工”)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吕美花发来了这么一段话。

小梅的孩子是一名初中生,网络授课开始以后,孩子经常一个人拿着ipad在房间里,都不让家里人进去。有一次,小梅半夜醒来,发现孩子黑灯瞎火地拿着ipad在玩游戏,看到她马上关掉了。“后来我每到晚上就去把ipad没收了。”小梅说,“他现在这种状态我很焦急,初中学业压力大,他又一点不上心,这种状态也学不扎实。”

吕美花说,像小梅这样因为孩子沉迷于网络而焦虑的家长不在少数。

“我是一位初三孩子的父亲。最近,孩子不爱学习,特别爱打手机网络游戏,逆反严重。这孩子让全家都不知咋办了,苦恼啊。”这是另一位署名为“老七”的家长添加吕美花的微信时发来的内容。

“你的心情可以理解,当前因为疫情,学校延迟开学,孩子如果自控能力不够,再加上对学习不感兴趣的话,这个时候就比较容易转移注意力,出现网络游戏沉迷的现象。”吕美花安慰“老七”。

一番了解之后,吕美花得知,“老七”的儿子正在读初三,疫情期间沉迷于网络游戏,家里人只要去阻止玩游戏,他就会情绪爆发,“就像吸过鸦片后疯了一样”。平时,父子之间也缺乏沟通,家长好说歹说,跟孩子之间也有协定,孩子往往置之不理,“就是和你对着干,道理讲不进去。”即使是约定好了,时间到了也要耍赖不学习。

“都是电子产品的危害!提到学习就躲厕所或锁房门。”面对这种情况,一家人都束手无措。

有六条建议,也许能帮到你

“特殊时期,不光是天性好动的孩子,甚至成年人也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因为环境的局限性和孩子的天性就是矛盾的,焦躁本身就很正常,家长要做好接受的准备。”吕美花给出了几点建议:

建议一:积极进行自我调适,不向孩子传递负面情绪。同时,帮助孩子改善情绪,树立良好心理状态。恐慌、紧张情绪和“新冠病毒”一样有一定的传染性,家长如果不能调节好自己的负面情绪,也可能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更加不安和紧张。请家长理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及时进行正面疏导和缓解,可以引导孩子运用简单的“腹式呼吸法”“肌肉放松法”等改善情绪。

建议二:制定全家日常作息表,做到规律有序生活。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全家一天的生活、休息、健身、学习、娱乐等安排做成一张时间表,还可以列出每日愿望清单,如做手工、画画、亲子游戏、室内运动、制作美食、打理植物等,由全家共同来完成,共度美好的亲子时光,使居家生活变得更健康更有序。

建议三:给孩子一定独处空间,多一些理解信任。随着与孩子在家里共处的时间增多,亲子矛盾和冲突可能也会增加。家长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独处空间,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学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更加包容、理解和信任孩子,多一些商量和鼓励,少一些管制和唠叨。

建议四:制定电子产品使用规则,防止孩子沉迷网络,配合学校开展居家学习,做到停课不停学。家长要及时了解、掌握学校教育教学的有关要求,帮助学生完成居家学习计划。与孩子确定好双方都认可的规则,明确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段、时长和内容等,并要求认真遵守,保护好孩子视力和身体健康。

建议五:加强生命教育,增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家长可以利用孩子从媒体上看到或亲身经历的抗疫事件,引导孩子认识生命的价值,建立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与热爱。指导孩子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做到关爱生命,关爱健康,关爱大自然。

建议六:分享抗击疫情感人事迹,传播社会正能量。要让孩子了解,在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战斗中,有无数工作者牺牲了休息时间,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坚守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守护着大家安全。引导孩子关注那些奋战在一线的抗“疫”勇士和感人事迹,学习他们勇于担当、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全媒体记者 左翠玉

本版图片来自网络

2020-03-14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2560.html 1 3 居家学习 家长应该如何陪伴孩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