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 文/摄
本报讯 报刊亭曾经是几代人的记忆,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报刊亭退出了市场。3月26日,一座全新的报刊亭在苏溪镇罗杉路开始营业。许多市民感慨:这道消失了许多年的城市风景线又回来了!
然而,苏溪这座报刊亭的“复出”,却是“不走回头路”。记者注意到,这座位于罗杉路垃圾分类“两定四分”点一侧的报刊亭,不仅外观崭新,而且内部货架上同时整齐地摆放着刊物和饮料食品,外部还添加了广告栏,让人眼前一亮。值得一提的是,这座报刊亭,还可以“自给自足”维持生计。
报刊亭“不走回头路”,还体现在全新的运营管理模式上。苏溪镇城乡管理服务办公室主任季欢庆介绍,此次“复出”的报刊亭不再由私人承包,而是由苏溪镇下属的苏洁公司运营,报刊亭工作人员由苏洁公司委派,按月领工资。
“以前,我每天在这里监督辖区居民垃圾分类工作,累了就在隔壁找个地方歇脚,现在有了报刊亭,闲暇时我还可以在亭子里看书读报。”舒静是苏洁公司的员工,现在,他除了做好罗杉路垃圾分类“两定四分”的监督工作,还担任报刊亭的“亭长”,原本看似冷冰冰的监督工作,如今成了暖心的服务。
据了解,苏溪镇在全面推行垃圾分类“两定四分”法的过程中,农村、小区、企业都有管理的主体。一直以来,人流集中的街区店面都缺少管理主体,存在垃圾分类亭管理落实难、成本高、长效无保障等问题。如何把人流转化为客流,实现有效管理与创收双赢?对此,苏溪镇创新“以亭养亭”的模式,在街区店面的垃圾分类投放点旁边设立报刊亭,由苏洁公司运营。这不仅为垃圾分类亭多功能化增加了亮丽元素,还节省了长效管理中的人力、财力成本。
“报刊亭属于一个党政媒体文化的输出口,整体改造后,我们叠加了很多功能,如垃圾分类监督岗、公益广告宣传岗,这都赋予了报刊亭更多的职责和内涵。”季欢庆说,接下来,苏溪镇街区内的其余11个垃圾分类点位边上的报刊亭也将陆续“上线”,后期还会叠加更多便民功能,不同的位置,服务特色也会有所差别,力争把报刊亭打造成一个给老百姓提供更多便捷优质服务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