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群言堂

南腔北调

据3月29日界面新闻报道, 买卖造假健康证的情况非常普遍。一张简单P图制作而成的健康证截图,仅需要20元~40元,且卖家称保证通过审核,“从未失手”。一张身份证,一份健康证,一辆电单车,一部手机,完成注册后十分钟内就能成为一名兼职外卖骑手接单上路。

短评:制作、贩卖、使用假健康证者自然可恶,当然要承担法律后果。但是,健康证发放、管理的不规范,也是造成假证泛滥的漏洞。目前,全国健康证并无可溯的统一编号,也没有统一的制式,证件样式五花八门,防伪标识形同虚设或者根本没设,这岂不是给假证大开了方便之门?全国并没有健康证的统一管理平台,更没有对持证人的跟踪管理,健康证成了终身可持有,发证机构对持证人又不可能终生负责,健康证到底能证明多长时间的健康呢?

健康证,是疫情逼出来的管理新措施。它有作用也有漏洞。若加以完善,可以成为防疫的一道隔离墙。若流于形式,则会成为无用的摆设甚至有害的病毒传播渠道。究竟有害还是有益,关键在人。

3月28日,一段游客在八达岭长城上刻字的短视频在网络热传,不文明行径令人愤慨。据最新消息,视频中刻字损坏文物者已被找到,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

短评:疫情缓解,春光明媚,宅着防疫的人们也许早就按捺不住要到大自然中野一下了。可是,放松不等于放纵,在公共场合,面对公共利益,千万不可因私损公。置身文化古迹等民族共同财富面前时,敬畏之心不可无,不知天高地厚的自我膨胀不可有。“某某到此一游”之类不尊公德的行径不仅不会让你流芳千古,反而可能让你人见人恨,跟新冠病毒似的。当然,法律也会让你付出沉重的代价。欣赏美景,愉悦心情,培养文明,千万不可留骂名呀!

3月24日,有外卖员反映,西安一小区对外卖骑手进小区取餐、送餐作出规定,每月收50元,否则无法进入。一外卖小哥表示,由于刚复工,每天好一点才能挣一百多元,担心周边其他小区“效仿”。涉事社区表示,收费是为约束骑手横冲直撞。

短评:向快递小哥乱收费,勒索的不仅是快递小哥的钱财,对小区居民的利益也是一种侵犯。至于社区说收费是为约束骑手横冲直撞,则更是荒谬。不交钱不可横冲直撞,给了你钱就可以横冲直撞了吗?是否横冲直撞,跟是否给你交钱有必然联系吗?敲诈勒索的社区,你的逻辑,其实你的强盗祖宗早就坦白过了: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你若不留财,管杀不管埋!当今中国已是法治社会,岂容你这等强盗响马谬种横行?趁瘟疫蔓延劫财,以身试法,真是不想混了!

日前,广州市民59岁的陶某在买菜时因无法出示健康码,被市场管理员林某拦下。林某因垂涎于陶某银行卡中刚到账的一笔钱,一边谎称申领健康码要绑定银行卡,一边偷偷绑定其银行卡与支付宝账号,把那笔钱转走。

短评:骗子自然可恨可耻,法律当然要严惩。可是,疫情之下,预防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利益受侵害也显得更加重要。篱笆扎得紧,野狗进不来。家人、亲友、老年人协会组织、志愿者团队,要根据老年人权益面临的新威胁,适时向他们传授新知识新技能,帮助他们做好防范,不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老吾老,帮助今天的老年人,你明天的路就会更宽更平坦。

50余万条京沪两地中学生的个人信息被交换、倒卖,致使学生、家长的个人信息安全遭严重侵害,而这一切竟是三名教育培训机构人员所为。3月12日下午,上海虹口区检察院提起的两起教育培训行业从业人员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在虹口法院开庭审理并当庭获判,判决支持检察机关提出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赔偿在内的全部诉讼请求。

短评:公民个人信息,是受刑法保护的。倒卖公民个人信息,是一种犯罪行为。眼下,疫情尚未完全结束,云办公、上网课是人们的不二选择,这也给倒卖公民个人信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被侵害的公民,当然要向司法机关报案要求保护,司法机关更应当把倒卖个人信息作为一种疫情之下的高发犯罪加以防范打击。对侵害公民信息安全的犯罪分子,不仅要让他们坐牢服刑,还要让他们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罚他个倾家荡产,看他还敢不敢再偷公民个人信息!

2020-04-03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4514.html 1 3 南腔北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