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轻飘飘”,就像在踩棉花?如果你也有这样的体验,或许要警惕这背后埋藏着的危机。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外科“勇闯”生命中枢,成功摘除一例复杂高危颈椎管肿瘤。
今年59岁的柳阿姨来自浙江兰溪,近两三年来隐隐觉得手脚没力,双手发木、发凉。柳阿姨表示,刚开始症状还比较轻,起初只觉得上年纪总会有些不适,没有在意,没想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症状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日益加重,尤其冬天天冷的时候症状更是明显,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都觉得双手不是自己的了”。
大概1年前,柳阿姨不慎摔伤膝盖,膝关节做了手术,在那之后更是连平稳行走都有困难。近三四个月来,柳阿姨也曾在当地医院治疗,但症状仍然在进展,这让她心焦不已。
最近,柳阿姨经朋友介绍,得知同为兰溪老乡的陈毅力主任医师是浙大四院神经外科主任,在各类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很深的造诣,遂带着期望来到义乌。很快,陈毅力主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原来,柳阿姨的颅颈交界区、高位颈椎椎管内长了一个直径2cm以上的肿瘤,肿瘤压迫了延髓及高位颈髓,导致了柳阿姨的症状。
陈毅力主任介绍,该位置椎管直径一般只有两三厘米,而患者的肿瘤几乎占满了该处的椎管,把原本在此的延髓及高位颈髓挤到了一边。肿瘤如果持续增大,主管人的呼吸、心跳等最基本生命体征的延髓就可能出现功能异常。此外,人体还有诸多神经经此进入大脑和“人体司令部”相联,一旦出现故障甚至被切断,将会导致“指令无法下达”,出现高位截瘫。
经检查,柳阿姨的肿瘤沿椎间孔向椎管旁生长,紧邻一边的椎动脉,手术风险极高。由于其所处的位置特殊,周围有诸多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不论术中哪一方损伤,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陈毅力主任对术前准备高度重视,对肿瘤周围的情况进行细致的检查。
在做了充足的准备后,手术如期举行。在术中电生理严密监测下,陈毅力主任带领团队欧昌江副主任医师及陈正昊医师,细致地为柳阿姨剥除了椎管内的肿瘤,并最大程度保护了周围血管和神经,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次日清晨查房,陈毅力带领团队来到柳阿姨床前,详细查体后发现各项功能均良好,柳阿姨自己也非常欣喜,直言:“四肢的乏力感几乎完全消失,非常感谢陈主任!”
陈毅力主任介绍,椎管内肿瘤在早期及中期的症状表现与颈椎腰椎痛十分相似,一般患者自身很难区分,因此建议有相关症状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就诊,以便尽早排查出潜藏的风险。
通讯员 金南星 全媒体记者 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