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夏,是梅子的夏。在江南多雨的夏季里,我时常感恩母亲,感恩母亲像雨季的雨,对我充沛又绵远的爱。
记得20世纪90年代前后,江南赣中老家,突然掀起了一股去沿海打工赚钱的热潮。那时,我身边很多同学,纷纷被这股热潮席卷而去。“去打工”,成了村里男女老幼的口头禅。特别是看到他们时常有钱汇到家里,更多的家庭蠢蠢欲动,怂恿着孩子早点去打工。有些家长认为:读书是为了长大后赚钱,孩子现在就能够赚钱,干嘛要等到长大后呢?万一孩子没有考上中专、大学,岂不是亏了学费,还耽误了发财的时机?
这种打工赚钱的迷雾,迷蒙了不少人的心眼。我清晰记得,我的很多童年伙伴,带着打工发大财的憧憬,跟随大人扑向了沿海。很长一段时间,我极其渴慕那些外出打工的伙伴,脑海中浮现他们热火朝天的流水线画面,夜市摊上花钱的潇洒英姿。
我不时和母亲絮絮叨叨,我想辍学去打工。母亲说,你大哥去打工了,你就安心读书。读好了书,考上大学后,至少能有一个安稳的工作。可我并不甘心,打工宛如一块甜饼,我很想亲自品尝一口。时不时,我就在母亲耳边说,我也不小了,人家能去打工,我怎么就不能去,我肯定能养活自己。那时,我学习并不理想,考高中渺茫。过年时,看到曾经的伙伴,都带回花花绿绿的钞票,买回单放机,新式手表等新鲜玩意儿。我对外出打工更产生了热切的向往。
天天吵着要去打工。母亲终于愤怒了:“养活自己?别人吃山珍海味是一顿,你吃霉干菜也是一顿!”
母亲说,你大哥动手能力强,又能吃苦,你动手能力差,又不太吃苦,读书才最适合你。母亲时常用村里吃“商品粮”的人家来激励我。我故意说,这样读下去,学费要耗费不少呢。母亲反驳道:“只要你能读得下去,砸锅卖铁也让你读完大学!”
于是,我少年时美好的打工梦,就这样破碎了。
在乡里上初中,需要住校。一周住校五天,我也就脱离了母亲的管束。有段时间,我和几个不太愿意读书的同学玩上了。玩心渐长,慢慢就开始了厌学。时不时逃课、打架、做坏事,学习成绩也陡然下降。有一次,老师把期中考试成绩单送到家,母亲看到了我的几门功课,都不及格,英语更是只有15分。母亲很震惊,她和婶婶亲自来了一次学校。了解我在学校的所作所为后,母亲立即作出决定:转学。
当时,我有位本家爷爷正好在邻乡担任初中校长。母亲便和本家爷爷商量转学事宜。本家爷爷也很担心,如果转学后还是不肯认真,那就是瞎折腾了。母亲说,换换环境也好。去办转学手续时,有老师劝慰母亲,像你孩子这样的成绩,转学恐怕也晚了,还是让他在这里混完初中,或者让他早点出去打工赚钱算了!
母亲执着地要我转学,并帮我办理好了转学手续。我来到邻乡那所初中,开始了崭新的读书生涯。虽然那所学校条件更艰苦。每星期往返一次家,要骑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碰到雨天,山路泥泞不堪,车轮卷泥,寸步难行,人也时常滑倒。但到了新的学校后,我渐渐醒悟到了读书的意义,成绩也慢慢上来了。
中考时,正逢梅雨季节,雨水润物,万物葱茏。在那个悠远又漫长的雨季里,我竟然收到了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我的人生轨迹,从此走向了另外一条道路。
时常想,那时,如果没有母亲的执着,如今的我,能否拥有现在这份较为稳定的工作?那时,如果母亲允许我去打工赚钱,现在的我,会不会像大哥一样,常年为了一份工作,四处奔波?虽然,童年那拨外出打工的伙伴,也有出色的创业者,但毕竟还是少数……
日月更替,立夏已过,江南的梅雨季节很快就要到了。母爱的雨,是梅子时节的雨,充沛,绵长,剪不断,难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