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美) 译者:真如
柯林斯和波勒斯在斯坦福大学为期6年的研究项目中,选取了18家卓越非凡、长盛不衰的公司做了深入研究,这些公司包括通用电气、3M、默克、沃尔玛、惠普、迪士尼等,它们平均拥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什么使这些公司不同于它们的竞争对手呢?它们拥有什么别的公司所不具有的法宝呢?
作者超越了连篇累牍的专业术语,拒绝追逐时尚,发现了使杰出公司出类拔萃的永恒品质。全书有数百个具体的例子,并提供了实用的策略,能够适用于各个层次的经理人与创业者。《基业长青》为在21世纪建立长期繁荣的组织提供了一个宏伟蓝图。
吉姆·柯林斯:著名商业畅销书作家。柯林斯早年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并获得杰出教学奖。1996年,他回到家乡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市,创办了自己的管理实验室,与各种企业和社会机构的领导人一起开展对商业生活的研究。曾在默克公司、星巴克、时代明镜集团、麦肯锡公司等世界知名公司任高级经理和CEO。他的另一本书《从优秀到卓越》也是公认的一部经典商业著作,被《福布斯》评为20世纪20本最佳商业畅销书,盘踞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数年,畅销不衰。他的著作被《财富》《经济学人》《商业周刊》《今日美国》等杂志广泛报道,引起巨大反响。
吉里·波勒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此前曾在通用电气等公司任职。
“报时人”与“造钟者”
大多数人看来,企业家与企业,如同英雄与传说一样,很难说明白是谁成全了谁?谁为谁创造了价值?《基业长青》告诉我们:伟大的领袖与基业长青的企业之间:很遗憾,没有关系。
这本书列举了大量相关的例子,并试图以最为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统计方法阐述诸多与大家平时认知可能相违背的观点。而在这些观点中,或许关于基业长青的企业与杰出的管理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最为有趣的。
先说一对概念——“报时人”与“造钟者”。
我们假设自己是一个企业,现在面临两种人才的取舍,一个是位“奇人”,他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精准无比地报出现在的时刻,分秒不差,我们姑且称他为“报时人”。一个则是一位可以打造时钟的工匠。从表象上看,前者也许更具有个性上的魅力,如同“神”一般的存在,这类角色也更容易受到大家的认可和青睐……然而,企业所要描述的不是神话故事,而是勾勒出最为现实的商业行为;企业要的是“造钟”,而不是“报时”。报时人并不是“神”,他终会消失于历史的舞台,或者肉身的毁灭,或者市场的淘汰……这种滴滴作响的钟,可以是制度、可以是文化,也可以是理念,是可以摆脱于造钟人而独立存在、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企业基石。
伟人也好,英雄也好,都不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必要条件——公司才是终极的创造。什么是好的企业?好的企业应该尽可能摆脱对于个人素质的依赖。留下一座时钟的形式多种多样,制度、文化、理念、口碑,或许这些看上去都比较虚无缥缈,那么聊一些有趣的、看得见的东西——比如名字。
设立胆大包天的目标
50年代末期,一家在日本以外无人知晓的、名叫东京通讯工业公司的小公司,决定不惜代价,抛弃本来的公司名称,改名为索尼公司。这家公司的往来银行反对这一构想,认为公司10年的努力将付诸东流,因而质问:“你们打算做这种毫无意义的改变,到底是什么意思?!”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平静地回答说:这样能够使公司扩展到世界各地,因为旧的名字外国人不容易念出来,我们希望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各地品质低劣的形象。
以一个员工不到1000人,根本没有海外知名度可言的公司来说,这真可谓野心勃勃,高瞻远瞩。
每个高瞻远瞩公司都有一个胆大包天的目标,而且这些目标在外人看来远比内部的人看来还胆大包天,高瞻远瞩公司不认为自己大胆行为是嘲笑诸神,他们从来不设想自己做不到和决心要做的事情。胆大包天的目标可以促进大家团结——这种目标光芒四射、动人心弦,是有形而高度集中的东西,能够激发所有人的力量,只需略加解释,或者根本不需要解释,大家立刻就能了解。
在这里,作者也向我们说明了制定胆大包天目标的方法:胆大包天的目标应该极为明确动人,需要的解释很少;应该远远处于轻易可达的区域之外;应该极为大胆和振奋人心;具有潜在的危险,一旦达成后,组织可能就此停步;应该符合公司的核心理念。高瞻远瞩公司不会盲目追求任何随意得来的胆大包天目标,只是追求既能加强本身核心理念、又能反映公司自我定位的胆大包天目标。
除此之外,《基业长青》并不复杂,全书的主要思想也很好理解。但本书成书于1994年,研究的还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的案例,随着信息化的进步、互联网的崛起,从人的思考模式到市场的迭代更新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往的那些理论也许并不再适用。一些巨头随着数字革命纷纷倒下,本书似乎也不能应用在创业企业当中,不过这些也许对于我们并不那么重要。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带着使命去成就一家企业的“基业长青”,但关于预防“昙花一笑”和梳理自己的理性思考,或许这本书能够给我们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