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根洪 文/摄
收藏如饮酒,很容易让人迷醉其中。王瑞真先生,上世纪60年代生人,约30年前偶然遇到了一本精彩的民国连环画,从此爱上收藏“小人书”,三十载乐此不疲。
1
寻寻觅觅,终于 得到《金瓶梅全图》
记者相约来到福田街道洛界村王瑞真家,他马上兴味盎然地端出《金瓶梅全图》连环画介绍了起来。这套书,他是几天前刚入手的,却寻觅了好多年。
曹涵美绘画的这套《金瓶梅全图》连环画(共10册),原连载于《时代漫画》,成书于1942年。它最大的特点,在于绘画技法融合中西,可谓绘画技法“西学东渐”背景下的成功之作。曹涵美有着深厚的国画功底,绘制《金瓶梅全图》时,他在立足传统单线白描的基础上,又大胆借鉴了日本浮世绘、西方现代艺术之表现手法,因而人物更显生动、真实、细致,当年的读者颇有耳目一新之感。这套书,因此被连藏界誉为民国连环画“巅峰之作”。
“巅峰之作”人人爱,资深藏家王瑞真尤甚。多年来寻寻觅觅,却只碰到过几册散本,一直未见全套。直到不久前,一位朋友告知,北京的一家拍卖行征集到了《金瓶梅全图》,等着上拍。王瑞真马上进行联系,拍卖行直接报出了一个高价。当然,对方也并非漫天要价。因为王瑞真自己也查询到一则资料,发现2009年北京某拍行在一次“古籍善本和资料专场”拍卖中,《金瓶梅全图》成交价就已达到6.2万元。
王瑞真想让对方便宜点,卖方却咬得很死。妻子见他那几天心神不宁的,就问怎么回事。王瑞真大致介绍了这套书的情况,妻子一听如此珍稀,就支持他拿下来:“错过了,下次碰到就更难了!”有妻子“撑腰”,《金瓶梅全图》顺利入手。采访当天,王瑞真一页页翻看着,不停地指点给记者观看,脸上洋溢着收藏者喜得宝物后特有的自豪与满足。
2
《圣迹图》引领走上“精品之路”
最早开始购买连环画,王瑞真主要拿来阅读。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他在金华开了一家书店,出售、出租那时火热的武打小说、言情小说等。空闲时,他喜欢逛古玩市场。当年金华玩连环画的人不多,一般的连环画五角钱一本就够了。不知不觉中,王瑞真拥有了不少。
一天早上,他又去古玩市场闲逛,发现了一本1914年出版的彩色连环画《圣迹图》,内容是介绍孔子生平事迹的。翻看之下,王瑞真为它精美的图画、讲究的印制所深深吸引。一问,对方要价100元,而他当时口袋里总共只有60元钱。一直等到中午,并没有其他买主下手,而王瑞真却一直在一旁等候,摊主感动于他的诚心,就以60元的价钱将书割爱了。
此前王瑞真并不知道民国就已有如此精彩的连环画,《圣迹图》改变了他对“小人书”的惯常看法。由于他也购买过一些古籍,古籍收藏中,一般而言是出版时间越早越好。王瑞真将购买古籍的经验,直接“克隆”到了连环画收藏中,他决定,要系统地了解一下连环画的发展创作史,而自己着力收藏的,应该是“早期”的连环画、“珍稀”的连环画。
3
国内孤本光绪版《三国志全图》
有了目标,不见得就有收获。限于经济基础、交流圈子,开始几年王瑞真并未能收到多少东西。直到2005年回义经商办厂后,家庭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这让他寻访起藏品来更有底气了。
此前,王瑞真在《新民晚报》上看到过一则报道《连环画走上拍卖台》,报道选用了一张插图,文字说明为:晚清时石印本连环画《杨家将全图》。由此,王瑞真就一直想收藏几本晚清石印本连环画。
经商之后,王瑞真有了圆梦的基础。他来到杭州古玩市场,碰到了几本心仪已久的晚清版连环画,马上心满意足地拿下。不过,他从著名学者阿英编著的《中国连环图画史话》中获悉,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文益书局出版的石印本《三国志全图》(共6册,朱芝轩绘画),是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部连环画。拥有一套光绪石印本《三国志全图》,又成了王瑞真的一个念想。
经过一番苦寻,王瑞真却只找到几册散本。之后,他遇到一个机会,拥有了一套民国时重印的《三国志全图》,算是退而求其次。有时,世上的事就是这么巧。拥有民国版《三国志全图》不久,王瑞真在逛义乌古玩市场时,遇到一个外地人正在兜售《三国志全图》,他拿起书一翻,竟然是光绪二十五年出版的,且一册不缺。看来卖家对这部书的稀缺性了解不深,最后王瑞真以一个比较实惠的价位顺利入手了。有意思的是,七八年后,王瑞真与卖家又在义乌古玩市场相遇,对方想用比当年卖价高几十倍的价钱求回去。王瑞真婉拒了。
《三国志全图》是王瑞真的心头好。2016年,央视“寻宝·走进义乌”栏目海选藏品时,王瑞真捧着《三国志全图》前往,顺利入选,得到了专家的肯定。王瑞真介绍,从他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光绪二十五年版全套《三国志全图》在私人藏家手里的,在国内是孤例。“好几位国内有名的连环画收藏家拜访我,主要就是来看看这套《三国志全图》。”
4
从收藏迈向研究与推广
当然,市场上能够见到的连环画,绝大多数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版的。对于这个时期的连环画,王瑞真仍然以“早期”“精品”的要求去收藏。
此时在记者面前打开的一盒子连环画,就是上世纪50年代左右的精品之作。每一本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本都是一段历史,在王瑞真的叙述下,这些古香古色的小书,似乎鲜活生动了起来——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反映的是解放大西南的战斗经历;《翻身第一年》,表现浙江萧山军民团结一心,共建新中国的火热场景;《普天同庆》,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当天,首都人民欢庆游行、载歌载舞的幸福时光……
“这本《不朽的战士》,堪称是新中国的第一本连环画,因为它正好是1949年10月出版的。”
见记者将信将疑,王瑞真详细介绍起来。《不朽的战士》由著名版画家林军创作于1948年,反映了晋绥军区战斗英雄何大庆的光荣事迹。作品一经完成,就得到军区首长的重视,马上在《晋绥日报》上连载,产生了巨大影响。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即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在北京召开,《不朽的战士》作为唯一一部连环画作品,以橱窗陈列的方式供与会代表欣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同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政治部战斗剧社率先出版发行了这本木刻版连环画,遂成了新中国的第一部连环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瑞真谦称自己文化不高,不过他有关连环画研究的文字,却频频见诸报端。比如关于《不朽的战士》,他就写了《新中国连环画的开山之作》一文,2019年10月发表于《藏书报》,并列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藏品记忆”系列报道之中。
如今,王瑞真是浙江省收藏家协会古籍连环画委员会副主任、义乌市收藏家协会理事,他不再将连环画收藏当作纯个人兴趣,而是想方设法为宣扬推广连环画文化贡献力量。
2015年,王瑞真参加由金华市委宣传部等部门举办的“欢乐金华”百姓收藏家评选活动,获得了“百姓收藏家”称号,其连环画藏品也被金华市博物馆入选参展。2017年,王瑞真建了一个“连环画收藏与保护研讨会”群,里面汇集了全国众多连环画收藏家、研究学者,群里经常开展连藏知识讲座,交流探讨各类有关连环画保护发扬的问题。
2016年、2018年,在王瑞真与其他几位资深连友的牵头下,全国连环画交流会顺利在义乌举行,成了连环画收藏爱好者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