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财经你我他

一行两会重磅发声

陆家嘴论坛透露的7个政策信号

6月18日,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开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一行两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领导分别发表书面及视频演讲,重磅发声,传递出很多信号。包括货币政策、财政货币化、负利率等短期急需面对的问题,以及资本市场监管、金融监管改革、实体经济纾困等长期发展问题,与会嘉宾均有涉及,论坛释放了出强烈的政策信号。

经济指标正在好转

今年1~5月,用于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0万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万多亿元。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1.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5%。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体系显示出巨大的弹性和耐力。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其中制造业增长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环比提高5.87%,一些消费零售指标也出现积极变化,车市和楼市均在回暖。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不搞大水漫灌 不搞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

为助力经济加快复苏,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超预期的刺激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各国已经出台的财政金融刺激措施,规模和力度之巨大史无前例。在初期作用甚大,边际效用逐步在递减。

郭树清强调,中国十分珍惜常规状态的货币财政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更不会搞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目前来看,疫情还可能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与我们的生活并行共存,不少国家和地区还在谋划出台新的刺激措施。应三思而行,为今后预留一定的政策空间。

对资本市场“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

刘鹤表示,要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加快发展资本市场。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信息披露、发行、退市等基本制度,着力增强交易便利性、市场流动性和市场活跃度,健全鼓励中长期资金开展价值投资的制度体系。强化对市场中介机构的监管,大幅提高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快推动证券代表人诉讼机制落地,更好保护投资者利益。

实体经济将有“大礼包”

刘鹤强调,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要适应各类市场主体需要,着力打通货币传导的各种堵点,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结构,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信用贷款、制造业贷款比重。郭树清也表示,将强化政策性金融在逆周期调节中的作用。今年政策性银行安排信贷规模比去年多增加将近1万亿元,债券发行规模也将增加,可用资金大幅提升。

打通、修复全球供应链

随着疫情影响的持续发酵,未来全球可能出现经济深衰退、金融高风险、要素低流动的不利局面。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我国要采用多种金融工具打通和修复全球供应链。一方面,努力增加对国际产业链企业融资支持,帮助其拓展海内外市场,提高出口转内销比例;要支持出口企业与外国合作伙伴尽早恢复商贸往来,通过提供买方信贷等融资方式稳定出口订单,运用好出口信用保险分担风险损失。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优先保障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资金需求,畅通和稳定上下游链条。

持续加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24小时“全天候”接续交易的运行网络,不同时区、不同地域的股票、债券、外汇和大宗商品市场之间高度联动,在为全球经济贸易提供有力支撑的同时,金融风险跨市场、跨行业、跨领域交叉感染的特征也日益凸显。

下一步,“中国在金融领域将一如既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郭树清强调,并将在以下方面重点施力:一是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完善配套法规制度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鼓励中外机构在产品设计、股权投资、公司治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提高外资参与中国市场的深度。三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逐步拓展计价结算、交易和储备功能,提高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四是支持区域金融改革开放,特别是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

应对风险监管要有弹性和温度

“风险应对要走在市场曲线前面。”刘鹤强调,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种不确定条件下,要增强预判性,理解市场心态,把握保增长与防风险的有效平衡,提高金融监管与金融机构治理机制的有效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易会满表示,要坚持科学监管,在充分尊重规律基础之上,体现监管的弹性和温度。与历次应对股市风险事件相比,这次资本市场应对疫情冲击的政策合力更强,效果也更明显。中国资本市场实现了正常开市和常态化运行,重点领域风险呈边际收敛,市场韧性明显增强,支持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2020-06-21 一行两会重磅发声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0661.html 1 3 陆家嘴论坛透露的7个政策信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