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跟朋友探讨保险功能与作用。普遍有一种感觉,就是面对当前瞬息万变的世界,疫情、骚乱、爆炸等意外事件层出不穷,保险的需求是有的,但又总觉得不划算,总有保险费“打水漂”的顾虑。
手上自己的、孩子的保单数张,平安生活到现在,看上去是亏了、贵了。但当初买上保险,求的就是心理安慰,求的就是假如有意外发生的那个“万一”,我买的保险就是我为寒冬备的碳。这样想,买保险就是创造确定性,一个完善合理的保险方案就是给自己和家庭构建一个安全垫。就如有形的房子可避风雨,无形的保险就是为了保障一人意外由保险扛责,避免全家就此进入不确定的意外状态。
本周荐书是薛兆丰的《经济学通识》,作者在“生命有限”这一部分谈到了保险的机制,保险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书中说:每个人都面对若干可能的未来世界,保险的作用是:不管投保人进入了哪一个世界,他在这些世界里的财富状况都是一样的。换言之,成功设计的保险,可以让人们不在乎自己是否会遇到意外。买保险的人,买到的是确定性,而他付出的代价就是保费。
让我们来举例说明,假如你面对的世界是两个:
A世界,你会健健康康地工作生活、直到退休;
B世界,你会在40岁时患上一次大病,病后5年因为休养而不会高强度地工作,并且还会面临支付昂贵的医疗费。我们不知道自己会进入哪个世界里,但不能否认的是,我们走入B世界的概率肯定不是0。
聪明的你于是为家庭买了一份重疾保险,保额就是确保能够支付大病医疗费以及病后休养的收入损失。
假设你进入的是A世界,平平安安地到退休,那我们的财富就是到退休之前积攒的理财储蓄(假设不计这份重疾保险的退保价值);
如果你不幸走入的是B世界,那么在40岁患病时,保险发生了赔偿,这笔赔偿金支付了医药费,抵消了5年的工作收入的减少,该存的钱可以继续存,到了退休时,你的财富和A世界里的一样,都是从现在到退休之间积攒的理财储蓄。
你会发现,因为保险的存在,无论进入的A世界还是B世界,你拥有的财富是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换言之,从家庭财富的角度看,保险给了你一个确定性的世界。即使在A世界,你付出的代价也只不过是保险和投资理财之间的收益率差异。
通常,保险被人诟病的是它的价格与收益。人们通常会这么比较,我有钱可以储蓄、可以买房产,如果买基金、股票,我将赚得更多,我让钱变得更多,便更有保障。显然,如果在A世界里,确实可以安安稳稳地把钱积攒下来,不会有任何损失;而在B世界里,就必须去支付各种费用和损失,结果就是净亏损。同理,你的风险投资假如都是正收益,那你是在A世界,可谁又能保证你永远不会进入B世界呢?
由此,我们得到一个有趣的角度:保险是在财富上创造一个确定性的未来。而这个确定性是其他理财行为所无法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