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收藏

造化自然 变幻万千

意趣盎然的奇石收藏

嘲风含珠

对话

弥勒

传道授业

▢ 全媒体记者 王月 文/摄

石头本无意,但人类日积月累的文化基质给石头增添了人文的力量和色彩,折射出人类丰富的文化意蕴。而奇石更是大自然留给我们难以再生的宝贵财富,奇石收藏在中国流行已久,并且形成了以奇石为载体的奇石文化,意趣盎然。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进入义乌“奇石文化站”,见到了奇石收藏爱好者吴林平。站内数以万计的奇趣怪石,令笔者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平凡而独特

何为奇石?世间石头多如繁星,你若要说什么样的石头才能被称为“奇石”,什么样的奇石才有收藏价值,这真是一门学问。吴林平介绍,从学术角度上看,奇石特指天然形成的,经过大自然雕琢、洗练的,石形独特、石色鲜艳、石质细腻、纹理图案优美,能够满足人们猎奇或审美需求,可供观赏收藏把玩的石品。

每一块石头都是普通的,但又是独特的。有的人能够从一块块冰冷的石头联想到人生的各种境遇,悟出宇宙自然界神奇多姿;有的人却只能看到一块块平平无奇的石头,了无生机。“发现奇石,靠的不仅是慧眼,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吴林平说,有的人看山是山,看海是海,没有联想与共情的能力,这便需要一些奇石藏家们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丰富的想象,赋予一些真正有价值的石头新的意义,在石头王国里探索出天然艺术的妙趣。

中华地大物博,浩如烟海的石头为奇石收藏带来了丰富的基础资源,形成了庞大可观的奇石文化体系。据悉,目前我国奇石可分为象形石、纹理石、清供石、生物化石、矿物晶体、工艺石等6个大类。其中,象形石、纹理石、清供石这三大类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石种。

所谓象形石、纹理石非常好理解,便是形状独特可拟人拟物以及纹理优美有画面感的石头;而清供石则较难定义,类似处于文房石或案几石的范畴,此处的“供”,作动词用,意为“设”也。清供石一般体量较大,安置于座架或琴台上。吴林平收藏石头兼顾象形与画面,小到拇指般的观赏石,大到若小山的清供石,只要是形神具美的石头,他都爱。

神形具美

“收藏石头会上瘾。”吴林平说,从2011年收藏第一块石头至今,他拥有过几十万枚形态各异的奇石,细细揣摩每一块石头,形状、质地、色、纹,皆有不同。

在奇石馆里,笔者见到一枚枚奇石或立或卧,或有柔美的线条纹路,或如松柏林立……在柔和的灯光下展现迷人的身姿。“这块石头名为“嘲风含珠”,我实在是喜欢得紧。”吴林平展示的这块石头宛若一头远古神兽,一动不动地蜷缩着它那强劲的四肢,嘴角露出狰狞的獠牙,似乎在虎视眈眈地盯着猎物,又似即将进行一场成王败寇的厮杀。“从这块奇石中,我感受到了一种静与动的张力,联想到做人也应该学会蛰伏,该静则静,遇动则动。”

环顾展示柜,一枚白底黑线的石头吸引了笔者的注意。看似杂乱无章的线条,细品之下竟觉是一幅写意的竹林画。“按上述的分类,这块石头是纹理石,它的纹理无序中带着有序,就像是月光下竹林留在白墙上的绰约投影。”吴林平仔细调整了一下安放石头的木底座,笔者这才发现,整座石头的造型之所以能够令人很快联想到竹子,是因为木底座上镶嵌着一座微型假山和一缕竹枝。吴林平笑着说,这就是玩石头的巧思,每一块石头在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的形象,要把自己的想法更精准地表达出来,就要看怎么“玩”。

玩出妙趣

一旦发现了“竹影石”的巧思,再看馆内的其他石头,就更有意思了。一座“天工开物”斧,只有斧头部分是石头,木质的把柄和一节正在被砍伐的树木都是吴林平后期搭配的,偏偏就是这样的搭配显得整体造型逼真、神韵兼备。不仅如此,另一边的“鼠偷灯油”也极具巧思:一只“老鼠”正趴在灯台的一角蠢蠢欲动,燃着的灯芯下,灯油满溢欲滴,整件作品只有老鼠是石头,确是点睛之笔;“采药神农”身负药篓,拄杖前行,一旁的微型垂柳成为绝佳点缀……制底座、安配饰、加点缀,各种奇石组合成小品,就有了新的主题,有了深远的意境,有了想象的空间,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感受视觉冲击,拥有美的享受。

此外,石头的玩法还有很多,例如展架上的一面巨大石板,是一块石头的横切面,犹如一幅山川之间江水奔涌的画卷。这便是“切”着玩,还有更常见的“雕”,就更加丰富多样了,各式各样的石头都能被雕刻成寓意丰富的作品。吴林平告诉笔者,不管收藏哪一类石头,最关键的是石头的天然性,奇石重在其自然的美感,未经人工雕琢的收藏价值更大。

对于“玩”石,吴林平有一个美好的愿景——“以石入画”,在他看来,奇石本就是立体的诗、无言的画,如果根据每块奇石的意境配上绝妙的诗词,再创作一幅绘画,便能给“玩石”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

2020-06-23 造化自然 变幻万千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0754.html 1 3 意趣盎然的奇石收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