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
两个月的暑期过去了,9月份开学后,在卫家心理咨询工作室,每天都会有面色焦虑的家长来咨询。一边是急得团团转的父母,另一边,一同前来的孩子却常常神情淡漠,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都已经开学好几天了,我家孩子还没调整过来,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老师都已经给我打过好几次电话了。”
“我家孩子也是,放学回来也不写作业,催他就跟你急眼。”
“我们家孩子快愁死了,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就这个状态怎么备战中考?”
“孩子在家里如何过暑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开学后的状态。”卫家心理咨询工作室负责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恩佳坦言,“很多时候,家长总想着趁暑假尽快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以迎接接下来的学习。其实,做父母的不能总看孩子的问题,而是要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
孩子一提到上学就发脾气
提起当下热门的网游,原先默不作声的小孙(化名),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手舞足蹈地介绍起了某款自己正在通关的游戏。
小孙的妈妈则愁眉苦脸地坐在心理咨询室的外面,数落着孩子的不是:这一整个暑假,不要说出家门了,连自己的房间门都不太出,每天就在房间里面玩电脑。吃饭也是父母把饭菜送到房间门口,只有偶尔走出房门上厕所的时候,爸妈才能和小孙打一个照面。
暑假作业?到现在连一个字都没碰过,“和他说开学了,赶紧写作业,他就特别烦躁。”一听到“开学”“暑假作业”这几个字,小孙就炸了毛,突然发起了脾气。
“你们再说我就跳下去!我就离家出走!”这下,爸妈吓坏了,生怕小孙一冲动就跳楼,不再催他写作业,只好哄着孩子来看看心理医生。
“小孙的情况,是因为在虚拟世界能享受到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成就感。”经过交谈,张恩佳发现,小孙的学业成绩并不乐观,对于孩子的学业情况,家里人更多的是指责,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反而是网络游戏,小孙在里面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还收了几名年龄相仿的“徒弟”。
“我相信没有孩子会无缘无故就性情怪异、厌学。”张恩佳说,在出现这样的表现前,一定有很长时间事件的积累。
念初二的男生彬彬(化名)让张恩佳印象深刻。第一次来到咨询室时,彬彬的妈妈几近绝望地说,彬彬刚放暑假就宣布暑假作业不写,新学年开学不去了。自打放假,两个月来彬彬几乎每天都是白天睡觉晚上上网的作息。
“显然,孩子是对学习丧失了乐趣。”在听完彬彬妈妈的描述后,张恩佳心中有了判断。在单独交谈中,彬彬逐渐对张恩佳打开了心扉。他说,很多情况下,父母、老师都在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老师就格外喜欢,成绩上不去的同学,老师、家长就总是批评教育。“尽管我付出很多,可成绩还是上不去,我自己不满意,父母老师也不满意。既然努力学了还是这个结果,那我索性不想再继续学了。”
在心理疏导的时候,张恩佳常常强调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能总看孩子的问题,而是要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她认为,极端的情况往往是事件积累所致,父母在和孩子接触的过程中,要让孩子感觉自己能被看到、理解、尊重,这样孩子才会打开心扉,才会变“我让你做”为“我愿意改”。
“可就如老话所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让已经产生厌学情绪的孩子重新产生学习的乐趣是很难的,这需要父母、老师、心理医生和整个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张恩佳说。
抗拒上学或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
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往心灵的路”。正视孩子的声音,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和保护。
在天真烂漫的年纪,心理阴影会像是一团乌云,裹挟着孩子明媚的世界。“青少年问题主要是情绪方面障碍比较突出,另外就是学习障碍不愿意去学校,人际关系的矛盾也比较突出,和同学不能友好的相处,还有就是性别身份的认同问题。”类似这些问题,张恩佳在咨询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她说,实际上,有些中小学生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甚至走极端,极有可能是心理问题未能及时得到解决而引起的。
在上初三的娇娇(化名),上学期跟一位男同学谈起了恋爱,刚开始谈恋爱时,他们一直都小心翼翼保护着这段感情,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同学发现,第二天上学的时候,那个同学和几个朋友就在一起起哄,他们的恋情就在班里传开了。
娇娇觉得,自己长得比较一般,不过男朋友很帅,她知道班里有不少女生都很喜欢他,娇娇说,自己的恋情传开后,班里有几个女同学,对她百般刁难,虽然自己忍气吞声,但是后来,居然有几个女生经常在放学的路上拦住她,找各种借口欺负她。
在学校受到的委屈,娇娇从来不敢在爸妈面前提起。从那时起,她每天费尽心思找理由,不去学校。面对父母的不理解,娇娇说她整天内心充满恐惧、担心、害怕,甚至,恐惧到无法去学校,勉强到了学校,就忍不住哭了起来。这期间,她也主动向班主任老师和学校心理老师寻求帮助,但由于隐瞒早恋和被欺负的事,她的求助,效果不大,她的情绪还是经常失控。
在娇娇的心里,一方面,她自己也意识到早恋的不对,因此向父母、老师隐瞒,最终导致娇娇遇到问题,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另一方面,和娇娇一样,她的同学们可能也意识到早恋的不对,但不是采取劝说的方式,而是采取其他方式,结果导致了娇娇的情绪障碍。对此,张恩佳表示,由于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尚未成熟,因此,家长不仅要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及时掌握到她们的问题。
“优等生”为何也厌学?
很多时候,家长们通常会认为成绩是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其实不然。成绩问题是表面,他们的内心世界平稳了,成绩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还是从真实的例子开始说起吧,成绩好的学生也会遇到心理问题。
暑假过后,珍珍(化名)从一名小学生成为了初中生,开启了全新的寄宿生活。到了新的校园环境,珍珍却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
珍珍父母说,孩子明明对于初中生活很期待,但是一到学校门口就出现头疼、心慌,甚至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不敢进学校。他们带珍珍到学校门口,就是不愿意进去,或者进去了,也不肯进教室。于是,父母带这珍珍到医院进行各种身体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这才带珍珍找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在咨询过程中,张恩佳了解到,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一整个暑假,珍珍的家长提前让珍珍学完了初一上学期的课程,还给她报了4个补习班,写字、英语、钢琴一样不落下,这让瘦小的珍珍感到“压力山大”。
原来,珍珍在幼儿园期间就表现出过不愿意离开亲人,不去幼儿园,家里就心疼孩子,间断上的幼儿园。小学期间有时考试成绩不好会间断出现不愿上学,即使勉强送去也表现哭闹,或者出现呕吐、腹痛、头痛等躯体的症状,但是珍珍成绩很好,家人认为是身体问题,马上送去医院就医,过一到两周孩子就可以去上学,家里人还是觉得孩子成绩好也没在意,老师还经常在班上对其他学生说,“你们天天上课还学习不好,看人家珍珍经常闹病,一点都没影响学习成绩。”
“周末想着怎么到学校好好学习,但是到周一就不愿起床,身体不舒服,有时发脾气,在家休息就可以缓解。”珍珍悄悄地告诉心理咨询师。
对于这种情况,张恩佳建议,家长应主动和孩子讨论新学期的生活,引导孩子制订阶段性的目标和计划,让孩子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新的生活。但千万要注意,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尤其是对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从小学升入初中或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目标和计划应是激励性的,不要制订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过高目标,这反而会增加他们对新学期和新学校的恐惧。
“当孩子感觉到不舒服,非常难受,我们要去帮助她,去理解她,为什么不舒服,为什么难受。要采取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包容他们,这样你才会发现他们的真正问题。”张恩佳介绍说,青少年在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很难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因此,往往需要父母和老师,帮助处理孩子们的情绪状态,除此之外,还需要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打造更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不做焦虑的父母,静待花开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张恩佳建议,开学之初,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在新学期的学习愿望和要求。和孩子一起,从物质、心理、精神方面做好准备,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及时消除孩子心理上出现的焦虑情绪。指导孩子制订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敦促孩子早睡早起,按时就餐,通过调整“生物钟”,逐步改变孩子的心理“放假”状态,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协助孩子找回学生的角色,使孩子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引导孩子制定新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看一些名人传记,激发孩子的求学欲望,成功动机,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开学之初,家长还应抽出时间通过聊天的方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孩子所在学校的班级情况。有意识地从日常娱乐、游玩等话题转向有关学习的话题,如新课程、与新同学关系等,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多肯定和鼓励孩子的大胆尝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在张恩佳看来,孩子就像是一颗种子,环境是土壤,而父母是栽培的农夫,只要不急不慢,以爱为根基,花时间陪伴,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