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群言堂

想起宋江我耳朵疼

杨光洲

我上小学一年级期间,开学一段时间后,语文老师忽然教我们课本上没有的新内容。她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用一根小竹棍一个字一个字点着教我们念: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老师给我们讲解,这话是毛主席说的。一遍遍读过后,老师开始挑同学上讲台用小竹棍点字领读。同学们踊跃举手要求上台领读。我没举手。因为我自小就喉咙哑,下巴颏有时会不由自主地抖动,不想上台被同学取笑。几个举手的同学上台领读后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老师忽然又说,要挑不举手的同学上台。我很恐慌,心里默念:千万别挑到我呀!

然而,老师偏偏挑中了我。

由于紧张,我动作僵硬,手中的小竹棍点到黑板上就不再移动,但迅速准确地把整段话鹦鹉学舌般地念出来了。“人民都知道投降派”了,我的小竹棍还点“水”上。

老师勃然大怒,揪着我的耳朵连拎带薅,把我从讲台上拽到了教室最后一排。同学们惊恐地看着我。“哇!”我哭了。“不许哭!你还想用哭影响大家学习是不是?”老师威吓道。我勉强暂时止住了哭声。但是,耳朵上火烧火燎般的疼痛,委屈,羞辱,又使我嘤嘤啜泣不止。

从我记事开始,大人们总是夸我,聪明,长得好,长大肯定有出息……哪受过被纠着耳朵批评的奇耻大辱!我感觉同学们对我另眼看待,回家也不敢给爸妈说。老师,我也惹不起。内心委屈呀!我终于认准了仇家:宋江!这王八蛋若不投降,我会被薅耳朵吗?!我和宋江,就此结下梁子。

时光的流逝并没有带走我耳朵上的隐痛。随着年龄增长,我读《水浒传》,查《宋史》,旁涉《荡寇志》,对宋江进行了调查。《水浒传》中的宋江,改梁山“聚义厅”为“忠义堂”,“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不惜巴结李师师走女人路线,做朝廷鹰犬,血腥镇压自己昔日的同类方腊,是个彻头彻尾的主动投降派。《宋史》并未专门为宋江立传,只是在《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中顺带做了记载。归纳起来就是宋江造反,朝廷命张叔夜招讨;宋江威胁到京城安全,侯蒙上书皇帝,建议赦免宋江之罪,派他征讨方腊赎罪。此计未施,侯蒙过世了。张叔夜设伏兵,擒获宋江。宋江被迫投降,并不是天天盼着“招安”的主动投降。《荡寇志》没有给宋江投降的机会,他被擒后凌迟处死。

同一个宋江,为何在三部书中竟有三种命运结局?《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中过进士当过官,后受上级欺负辞官,又与元末农民起义军有联系,对现实虽有不满要造反,但也是反贪官不反皇帝,知识分子官僚的特性决定了他笔下的宋江盼招安被招安。创作《荡寇志》的俞万春,出生于官僚之家,随父亲参与镇压少数民族武装反抗,直接与反抗者为敌,自然对他们恨之入骨,故非将宋江凌迟不可。宋江无关元人痛痒,故元人所修《宋史》对宋江无刻意渲染,只客观记述。

博览群书尤喜文史的毛泽东,熟读《二十四史》,不可能不知道《宋史》对宋江的记载。极富造反精神的他,也不可能不知道《荡寇志》。为什么他在评水浒及宋江时,舍《宋史》《荡寇志》,只援引《水浒传》且只讲“好就好在投降”呢?从近些年逐步公开的资料看,毛泽东讲这番话是在1975年8月。此时的毛泽东最关心的是接班人和旗帜颜色问题。

成年以后的我,读《水浒传》,利用其中的人物写小说、杂文。我知道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研究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唯一的路径。《水浒传》之好,不仅仅“就好在投降”。我被揪耳朵是不应该的!

揪我耳朵的老师,我再也没见过她。后来得知,她是1949年后上的识字班,对领袖有着朴素真挚的感情。我不能很好诵读毛主席语录,她发脾气,也在情理之中。我内心早已原谅了她。

胡适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小姑娘。再遇“古为今用”之事,宜有“锣鼓听音”的冷静,少些感情冲动。否则,害己事小,害人事大。我昔日的语文老师,您听到了吗?我现在想起宋江,仍然耳朵疼!

2020-09-16 杨光洲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4178.html 1 3 想起宋江我耳朵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