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人文

琴韵悠悠思远道 弦指翻飞筑琴心

——走进陈明亮古琴展

展出的古琴。

图①:斫琴遵循古法。

图②:细心雕琢琴腹。

图③:为现场来宾介绍古琴特色。

图④:斫琴工具。

图⑤:琴友弹奏陈明亮制作的古琴。

▢ 全媒体记者 王月 文/摄

琴音明心,琴操见性。11月27日,“商城文艺大观园”陈明亮古琴展在义乌收藏品市场举行,义乌斫琴大师陈明亮先生制作的40余把古琴亮相展览。古琴形制从普及型到珍藏版,应有尽有。在袅袅清香与悠悠琴韵中,让我们走进展览,一睹古琴风采。

平心静气修琴心

“一张琴,便是天地万物的缩影。”陈明亮道,古琴的长度一般设为三尺六寸五分,象征着一年365个昼夜。古人云天圆地方,因此琴身面板呈弧形,意为天,底板方正,意为地。最初,琴只有五弦,代表金木水火土。后来,文王为纪念伯邑考,加弦一根,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为武弦,自此定下七弦的形制。

琴音深沉浑厚而余韵悠远。琴之音,可以是月照流泉,也可以是沧海龙吟,古往今来,众人对于人生天地的感悟,都蕴藏其中。“大声不震哗而流漫,细声不湮灭而不闻,平和、中正、舒适、悠闲,合于中和之道。”在陈明亮的古琴工作室内,他一边低头整饬抛光古琴的面板,一边向记者倾诉,“古琴践行着儒家雅乐的审美标准,也彰显着国人自古以来的性情与品格。”

有古语言“静可生慧”,古琴的音色和雅高贵、悠远沉静,抚琴时需焚香静气,屏息提气,坐姿、手势等举止也要中正平和、优雅含蓄。弹琴时将心神渐渐远离浮躁和喧嚣,回归自然,心灵清净。因为心静,弹琴还可以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也能提升抚琴人内在的修心、悟性和灵性。

陈明亮不仅是个抚琴人,更是一位斫琴者。在十余年的练琴生涯中,他不仅靠弹琴平心静气,修身养性,更在孜孜进取中学会了如何用古法制琴。在经年累月的斫琴积淀中,他成为工艺品雕刻一级技师、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及义乌市“古琴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于千锤百炼之中,修出一颗赤诚坦然的“琴心”。

感怀先贤学斫琴

在古琴展现场,刘峻先生讲述了他所认识的陈明亮,“为了制琴,他可以收集一屋子的各种制琴工具、机械、设备。古琴的造型也是精心设计,调琴更是一丝不苟,把把古琴都是匠心的凝结。”

2010年左右,陈明亮师从浙派古琴大师徐君跃门下学习弹琴,成了十足的琴痴。然而,习琴中他发现,古琴文化博大精深,绵延至今却鲜有人能传承。除了教导古琴技法的老师稀少之外,斫琴技巧的流失、斫琴匠人的稀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为何不去学着做古琴呢?”这个在当时看似疯狂的念头在他心中生了根。于是,他丢下经营多年的饰品生意,转身寻找斫琴古法,一面继续学习琴艺,一面在全国奔走,向北京、上海、杭州、云南等地的斫琴老师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他终于做出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把琴。“因为初次斫琴,中间走过不少弯路。”陈明亮回忆,制作古琴需要采用生漆,然而现今的生产生活中,需要用到生漆的地方不多,因此原料供应也有限,第一次购买生漆没有经验,被商人忽悠,使用了一种劣质生漆,导致斫琴工作始终无法进行下去,后受到好友阿斌的指点,更换了生漆,方才成功。

“慢工出细活,一把古琴的制作周期起码需要两年。”十余年间,陈明亮勤钻苦研古琴制作技术,有了不少自己的心得。守心持重、平和耐心是斫琴的不二法则。“一把琴,从选料到选胚、制胚、凿琴腹,再到上徽位、上雁足、栓弦,无不需要细心和耐心。”说话间,陈明亮拿着刻刀在琴腹内划出一道一道“鱼鳞状”的细纹,一刀又一刀,细致讲究。“琴腹的制作决定着琴的音色,愈加要耐心,不可松懈。”陈明亮交错地使用小型铲刀和较大铲刀对琴腹中的纹路进行修缮。“琴腹不是光滑的,而是铺满细微纹路,利用‘漫反射’的效果,让琴弦发出的声音在琴腹中来回震荡,产生共鸣的效果,让琴声更悠扬绵长,这就是‘琴韵’。”在他身侧的案板边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斫琴工具、材料各异的木板以及制作一半的古琴配件。就在这里,一把把精美的古琴,经过陈明亮的慢工细琢,逐一诞生。

斫琴之法循古意

陈明亮坚持古法制琴,他的古琴作品造型精美、漆色温润、音色意韵生动、超凡脱俗、雅正悠远,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风格。

古时将制琴称作“斫琴”,古法制琴工艺十分复杂,做一把古琴至少要经过十五六道工序,制作流程一般有选胚、制胚、凿琴腹、做底板、合琴、镶岳山、披布、刮腻子、上面漆、上徽位、上雁足、栓弦等。

“斫琴的第一步是选材,口诀是‘轻、松、脆、滑’。古琴的面板要松透,声音才好听。”陈明亮拿起一块梧桐木,轻轻拍打。“你听这声音,木材受到拍打会产生一种共振,这就是斫琴的好材料。一般来说斫琴用梧桐木最好,老杉木也是上选,类似古船、悬棺、老庙房梁均是上乘琴木。这种古材木料特别适合做古琴,因为它们历经年代久远,木质已非常稳定,不会变形。”

为寻找上乘的古木琴料,陈明亮常常跑去古建筑物拆除改造现场或庙堂寺宇改建、扩建工地,看看是否有些废弃的古梁柱、门板等适合用作古琴的材料。

“制琴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安天地柱。”陈明亮手里托着一根小木条向记者介绍,“天地柱就是古琴的定音器,古琴音色、音质好不好,天地柱很重要。”他说,现在很多古琴都抛弃了天地柱。它虽有调节音色的作用,却削弱了音量,不符合现代人的演奏习惯。但陈明亮却坚持保留了天地柱,在他看来,这是古琴的“根”,“古人弹古琴是修心修德,不张扬而内敛”。

如今,陈明亮时常约古琴好友,品茗赏琴,举办文人雅会,推广古琴文化。同时,他还坚持古法制琴并采用义乌当地的人物风情作为古琴附加元素,展示义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绚丽的多元文化,为弘扬古琴技艺和拯救、保护濒临失传的传统民间工艺做着不懈努力。

2020-11-29 ——走进陈明亮古琴展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65299.html 1 3 琴韵悠悠思远道 弦指翻飞筑琴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