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4-5)

冯雪峰故居 临居怀古 追忆先贤

春天的乡间山林,花开茂盛,慕名前来赤岸镇神坛村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

一百多年前,现代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社会活动家冯雪峰在此出生、成长。他本是普通的山里孩子,天性质朴,却曾是“神秘”的中共地下党领导,建立起上海到延安的秘密通道,连接起毛泽东与鲁迅的桥梁,是经受过集中营酷刑、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不断经历各种考验的革命家和党的社会活动家,为革命奉献了自己的全部。

一百多年后,“雪峰精神”在神坛村代代流传,冯雪峰故居更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成为后人瞻仰与党史学习的红色胜地。

雪峰故居始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坐东朝西南,为前后二进五开间二楼四合院砖木结构建筑。

瞻仰着冯雪峰的铜像和老照片,细读着中堂两侧的各式挽联,眼前的一切变得鲜活起来。似乎此刻,他正在庭院里来回踱步,思虑着祖国和人民的命运;中堂木桌上还放着未凉的半盏茶,座椅上还残留着他的余温……

1937年12月,他第二次回到故乡神坛,便开始专心创作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卢代之死》。心中有太多的感情要抒发,以至于他几乎通宵达旦地工作,家人常常发现阁楼上那六角形的小窗彻夜透着光亮。

临居怀古,复杂的心情难以言喻。故居内曾经见证了这段经历的物品,都还完好地保存着。穿过回廊,走着他走过的路,触摸着他曾经触碰过的物件,可真切地体会到那股大义凛然之气。

走出冯雪峰故居,一束阳光照进门框,天井中央立着半身铜像,冷峻、睿智、沉着的面容令人肃然起敬。

2021-04-30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14140.html 1 3 冯雪峰故居 临居怀古 追忆先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