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4-5)

陈望道故居 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

依山就势,依水成形,乡情山水念乡谊;黛瓦白墙,飞檐翘角,别致农屋蕴内秀;花间绿道,人景相依,山水画中人畅游……沿着望道信仰线,来到城西街道分水塘村,一路天蓝地净,山水婀娜,如同一幅徐徐打开的美丽画卷,诗意般舒展在乌伤大地。

分水塘村的陈望道故居,已成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和浙江省红色旅游教育基地。这幢建于清宣统年间的砖木建筑,如今每日都有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追寻望道先生的足迹。

在故居附近,便是望道先生曾经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柴屋旧址,原本被毁的柴屋如今已复原成当年的模样。步入柴屋,伴着几缕阳光,仿佛走进一台时光穿梭机,跨过门槛,顷刻间回到1920年的早春:望道先生在这间柴屋,用两条长板凳搭着一块铺板当书桌,在泥地上铺上几捆稻草当凳子,入夜后,点燃一盏油灯,借着昏黄的灯光,埋头翻译……一幕幕历史场景刻录了望道印记,留下让人追思的荣光。

抗日战争时期,金东义西一带活跃着一支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第八大队,分水塘成为抗日游击队经常出没的活动点。

“这里原先是我外公家的宅子,那时候,抗日游击队隐藏在这里,日本人听到风声后过来搜查,外公灵机一动,把家里的土蜂桶搬到楼梯顶。日本人搜查时一打开,惊动了家里其余8只蜂桶里的蜜蜂,最后赶走了日本人,当时可真是险呐!”走进八大队抗日指挥所旧址,今年72岁的张守俊将当年外公智斗日本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在革命旧居旧址维修保护过程中,曾落寞于古村深处的八大队抗日指挥所旧址,展露出了新的容颜。

如今,分水塘村有望道展示馆、老街、望道邮局等,红色记忆随处可见。

2021-04-30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14141.html 1 3 陈望道故居 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