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曙光 /文 王军生 童晓 王曙光/图
义中老操场、老绣湖、荷花芯、义乌师范学校、老火车站……这些留存在无数老义乌人记忆中的地方,近日在一位85岁老人蔡宝昌的笔下重现。5月5日上午,他将自己八易其稿的1965年稠城镇示意地图发给笔者,并说:“酝酿、绘制这张图,花费近一年时间,前四稿均用手绘,一口口井、一座座学校、一条条老街标注其中,目的是让阅读者记住义乌这座城市的过去,留住人们挥之不去的乡愁记忆。”
六十年钟情“第二故乡”
已届耄耋之年的蔡宝昌老人,出生于1937年,是诸暨人,1957年到义乌工作。如今,他虽年过八旬,但仍精神矍铄、思维清晰。“稠城是义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座老城的文脉可追溯至上古,人文渊薮,改革开放后面貌发生巨变,尤为风韵多姿。1990年,稠城的总面积仅有17.5平方公里,如今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超100平方公里……”
毕业后,蔡宝昌被分配到义乌,当时才二十来岁。怀揣一颗“青年心”,他一直就职于卫生部门,伴随着这座古城发展“挥斥方遒”。他记得,最早家住县防疫站宿舍,每天到县政府上班,几乎都要走北门街、县前街。闲暇时徜徉古街老巷,稠城老城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以及独有的风物、人事,成了他内心深处最深沉的回忆。入党、结婚、生儿育女、工作调动……留证了老城发展变迁中那些“记忆的美好”。
在他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加之近些年城市有机更新开启蝶变新篇,老城区的光影正渐渐消失,对于义乌老城的印象,多数人已逐渐模糊。像“小东门”“观音桥”“驿坎下”等一些老地名也不见了,而自己对老城的感情却与日俱增。
蔡宝昌说,他在义乌前前后后搬了五六次家。每次搬家,有欣喜,亦有惆怅。在脑海中梳理义乌的发展轨迹时,却蓦然发现,1966年以前义乌竟然没有一份老城地图可供参照,不得不说是件憾事。于是,在童晓、毛爱玲等老友的热情鼓励和帮助下,蔡宝昌决心绘制一幅1965年的《义乌县稠城镇示意图》,以留住老城的记忆,填补历史的缺憾。
至于为什么时间点选在1965年底?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后至1965年间,稠城的单位地名相对稳定,1966年以后,稠城的一些单位地名变化就比较大了。
老地图留住“老城味”
地图是反映一个地区某个历史时段基本面貌的一个直观的载体。实际上,蔡宝昌绘制的是一张示意地图,从中可窥视义乌老城1966年之前的历史基本面貌。
历史绵长,往事依旧。义乌老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置县于秦王政二十五年,清乾隆三十年(1765)有城门七,各有门楼,新中国成立后仅存朝阳门。而迎恩门、拱辰门、湖清门、通惠门、卿云门等名字一直被沿用。1965年稠城镇示意地图,将朝阳门这座古城门以及诸街巷的走向与格局作了勾勒,使人们得以深切感受朝阳门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沉淀。
义乌老城是个农村城镇。1958年后,城内有农协、建设、大众、东风、解放、民主、保联、胜利八个大队,乡叫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直到1983年7月才恢复乡村名字。老城小巷小弄更是不计其数,其中东风大队(毗邻朝阳门)有后诸巷、庆云路,南门街文昌弄、盐店弄、毛家巷,县前街孟大川弄、孟宅弄,朱店街朱店弄、凤宅弄,北门街天官地弄、黄井头弄,西门街徐陋巷、水王弄、双桂弄等,老城示意图也将其一一勾勒、记叙,构成了老城的交通网络,那抹印记无法消除。
要绘制老城地图并非易事。蔡宝昌老人既无过去的测量资料,又无老照片等影像资料,更重要的是本人没有专业的绘图知识与电脑绘图能力。加上他年老体弱,往来公交徒步,行动不便,困难倍于常人。而他却没有被困难吓倒,三番五次上门向有关部门请教。有关专家认为,“时隔多年,只能凭自己记忆绘制示意图”,并教其从老城重要的地标着手。
哪些是老城的重要地标?蔡宝昌决意选择从县前街“切入”。因县前街是旧时义乌城区主要街道,它东端是朝阳门,西至绣湖和电影院,且与南门街、朱店街、新马路、北门街、车站路、湖清门、西门街等紧密相连。故以此为中心,他反复回忆出城内一百多家单位与商店的名称。由于年代久远,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经不断咨询、请教,反复修改核对,上百家商店和单位的老名字定位才得以基本完成。
此外,义乌老城地形北高南低,城东河、城南河、绣川河等四条内河北进南出,汇合成城南河,最后入母亲河——义乌江。老城示意图,都细细给予标注,镌刻着老城变迁的记忆。
同时被记载的还有义乌城区“四大名井”。据有关资料记载,老城清代及清以前就开凿水井18口之多,供住民饮用。其中,最有名的有下车门的八角井、原朝阳门驿坎下的金井、原北门街荷花芯附近的黄井、原凤林巷内河沿的王佥祠井。从图中,人们似看得见历史的烟尘,听得见历史的回声。
一般地图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为什么这张地图采用了左北右南、上东下西?蔡老的解释是,前几稿手绘,他也是采用上北下南的定位绘制,后来为了把火车站部分纳入地图,同时适应纸张打印的需要,在朋友的建议下,不得已在第三稿以后做了这样的改变。
据了解,蔡宝昌老人耗时费资绘制老城示意图,也缘于对收藏地图的兴趣爱好。他是义乌市收藏协会创始人,20年来除了收藏票证、古钱币、砚台等收藏品外,还藏有民国60多个版本的70多本老地图,以及7本清朝老地图。《义乌县民国地图》曾捐赠档案馆。一次,他为购买一本清代地图,竟冒雨三赴东阳,辗转多次以高价购得,最后雨淋湿透全身而患病发烧,却终因了却心愿而欣慰。
“义乌城区1990年才有标准地图,蔡宝昌的这张1965年稠城示意地图,填补了一段历史的空白。”专家称。
“如果我绘制的老城示意图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蔡宝昌老人说,他希望大家一同努力,看如何用更好的办法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让更多人了解义乌的过去,从而更加热爱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