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丽珍 文/摄
旗袍之美,文明之魅。
盛爱君,爱君旗袍非遗技艺传承工作室创办人,第三批义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旗袍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第五批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义乌旗袍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擅长旗袍版型、色彩搭配、缝纫编织等工艺,三十年来设计制作无数精良的旗袍。
作为最具中国传统特色、民族特色和最能表现东方女性美的经典服饰,2011年5月,旗袍手工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旗袍优雅的曲线、绚丽的色彩、精美的刺绣、矜持高贵的立领、婉转曲折的盘扣,都成为其设计的灵魂元素,拥有中国的独特美学。
走进爱君旗袍非遗技艺传承工作室,各种绫罗绸缎琳琅满目,一件件旗袍,静静散发着独特的东方韵致。
意外转行 美丽转身
“我母亲是一位缝纫师,走南串北为别人制作衣裳。”盛爱君回忆道,她的母亲是远近闻名的女红“匠人”,一针一线精心缝制出过无数件衣裳。乖巧的盛爱君很小就跟在母亲身边做些力所能及的小活计,递个物件、镶个花边、盘个扣子、绣个布片,多年耳濡目染,慢慢掌握了一些剪裁制作衣服的技巧。
对于中国传统服饰旗袍来说,盘扣技艺是它的精髓之一,盘扣因其精致的细节给旗袍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
“盘扣的种类有很多种,小小的盘扣,我七八岁时,就已经会制作了。”盛爱君如是说,16岁那年,她高中毕业,在义亭老家当上了代课老师。“当时代课老师每个月工资29元,而服装厂上班一个月下来有100多元。”
盛爱君的家人希望她辞去代课老师职务,进入服装厂上班。17岁,她听从家人意见,进入服装厂车间当缝纫工。
一次不经意的决定,让盛爱君完成了人生中一次最美丽的转身。
上海恩师 倾囊相授
“当年若没有遇见恩师黄师傅,今天非遗传承人也与我无缘。”盛爱君坦言,进入服装厂第二年,手巧心细的盛爱君从200多名员工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样衣工,跟在上海裁缝黄师傅身后工作。
黄师傅见盛爱君是个可造之才,对裁缝这一行又有天赋,就在工作之余,教她旗袍的裁剪和画版。三年时光后,恩师告诉她:“现在你可以单独开店,为他人制作衣裳了。”
任何一门手艺都是从实践中获取经验,盛爱君开始尝试独立制衣。
盛爱君介绍,制作一件旗袍需要运用到裁剪、刮浆、归拔、绲边(读音是gǔn biān,意思是指衣服、鞋子等的边缘缝上布条带子等)、盘扣等工艺。比如,绲边是旗袍上的一种技艺,包括单色绲边、双绲边、镶嵌混、一嵌一绲、三色镶边、线香绲、如意宕条(同“荡条”)等等,需要熟练的手法和精准的眼力才可将绲边做的粗细大小一致。
“我做成的样衣,师傅都会一一指出不足之处,一次次改进,一次次进步,一次次提升。”至今盛爱君都很感谢黄师傅倾囊相授。
一针一线 一份情怀
旗袍,作为最具风情的中国符号之一,线条简洁,风格素雅,神韵灵动。
同一款式的旗袍,穿在不同气质的东方女人身上,能表现出不同的风姿与韵味,有的曼妙,有的含蓄,有的妩媚,有的端庄……
盛爱君介绍道:“一个有经验的裁缝,不会依赖皮尺量体,我通常眼下目测,心里思量,所谓‘量体裁衣’,眼睛就是标尺。”这是个绝活,要做的不仅是表现女性的体态美,还要弥补不同顾客身材上的缺点。
盛爱君为获取灵感,还经常到外面采风,碰到感兴趣的题材就用手机拍下,回来后加上自己的感悟,画在纸上作为旗袍设计元素。
“传统技艺要不断发展,需要注入新的力量,在潮流中坚持传统技艺,在传统里融入时尚元素。只有这样的旗袍,才能耐得住岁月的洗礼,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紧跟时代潮流。”
盛爱君说,自己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把旗袍这门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喜欢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若择一事 便终一生
在采访中说,盛爱君不止一次强调:“制作一件经典旗袍,细分下来有一百多个步骤,步步都有讲究,只有坚守‘工匠精神’、传统技艺才能让非遗真正活在当代。”
一件传统旗袍就是艺术品,主要体现在领、襟、肩、袖、胸省(在衣片任一部位通过缝辑得以消失的锥形或近于锥形的部分称之为省道,简称“省”,发音为sǎng)、腰省、臀省、衣摆、开衩等细节,一板一眼的工作需要极大的热情和耐心,真真是一针一线,缝入风华。
制作旗袍所采用镶、滚、嵌、宕、盘、绣等几十种工艺和立体造型等技术已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寓意吉祥如意的古老中国结——盘扣,更是旗袍的点睛之笔。小巧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和创造精神,是美到极致的传统手艺绝活、人工之巧。
盛爱君喜爱钻研,传承创新。她很清楚作为新时代的“匠人”,自己在做什么。那就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传统技术和现代服装理念的结合,让盛爱君对中式服装的文化和制作已经有了更深的理解。在保留传统服饰元素基础上再设计、再创意、再加工,成为她孜孜不倦的追求。
剪花样年华,裁旗袍如画。盛爱君满怀热爱和情怀,择一事,终一生,不仅是“工匠”,更是“守”艺人。一把尺子、一把剪刀、一个熨斗、几枚针、一台缝纫,这就是她的全部工作家当。
几十年来,她默默地坚守着传统“匠人”的执着,将非遗旗袍的精髓“融于骨,使于形”,不忘初心,将旗袍蕴含的诗意与文化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记者手记>>>
旗袍,就像是岁月风尘中一朵摇曳生姿的花,在时代变迁里渐化成一道亮丽醒目的风景。
或许,旗袍本身就是个美丽的女子,踏着时代的潮流不急不缓,款款而来。而盛爱君,毫无疑问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
旗袍更是一种文化,一件服饰、一段历史。从古至今,文化传承、技艺创新。在传承旗袍的精髓,经过一轮轮经营调整和设计出新后,已经开始深入年轻白领、时尚人群中。愿这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继续在年轻人当中薪火相传,生机无限。
作为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旗袍又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最能表达中国精神的符号之一。我们相信,随着像盛爱君这样好学不倦、精益求精的“美丽匠人”的不断涌现,旗袍文化一定会在中华大地和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