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收藏

海南黄花梨的大雅之美

茶几

根雕

海豚根雕

书柜

文案

▢ 卢丽珍 文/图

海南黄花梨是目前世界上最珍贵的硬木之一,堪称“木中之冠”,是真正意义上的“木黄金”,都说“世界花梨看中国,中国花梨看海南。”

在收藏品市场二楼,有一处店铺,门前有一对石狮子,这里摆设着玉器、陶瓷、根雕,外行人看不出店中的玄机。直到店家贾春芳将珍藏的海南黄花梨藏品一一介绍,你才会惊叹,如今的人热衷于了解文玩、收藏文玩,是由于从中能获得文化的乐趣。

一见倾心相逢恨晚

据《中国树木志》记载,野生海南黄花梨产于海南岛上除万宁、陵水、五指山市以外的各市县,其中白沙、东方、昌江、乐东、三亚、海口为主要产区。它们一般生长于海拔350米以下的山坡上。名贵的海南黄花梨则主要生长在黎族地区,其中尤以昌江王下地区及保亭的海南黄花梨最为珍贵。

“我接触海南黄花梨有30多年了,因为我丈夫是木匠出身,对各种各样的木料都有研究,后来机缘巧合接触到了海南黄花梨。”就这样,贾春芳一直专注收藏、把玩海南黄花梨,并成为一位资深藏家。

“文案、书柜、门板……我这里收藏的黄花梨物件,无一不是从民间收来的。”贾春芳向记者介绍起她的“宝贝”,如数家珍。

虽然如今黄花梨贵比黄金,但贾春芳认为,“任何木料都是为人服务的,除此之外别无任何用处,黄花梨也不例外”。

多年来,醉心收藏的她也总结出一套辨别黄花梨的经验:首先看纹理,海南黄花梨表面有“无穷无尽”的山水纹和大枝纹以及鬼脸纹;其次掂重量,海南黄花梨的密度较大,比较沉;再次闻气味,海南黄花梨劈开或焚烧时会散发出一种浓郁的降香味。

“古人拿黄花梨舒筋活血、降血压,点燃后的花梨木屑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降香味,满室生香。”回忆与黄花梨相伴的岁月,贾春芳说,她经历了由喜到痴,最后终归于平常心的三重境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初看山是山,水是水;再看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最后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每件作品匠心传承

海南黄花梨不易腐烂,它们埋在地里,躺在山沟涧中,即便外围的木头腐烂了,心材依然能用,坚硬的材质非常适宜雕刻。

根雕就是最好的体现,它以树根、树身、树瘤等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创作出的艺术形象作品,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一件取名为“海豚”的根雕特别吸引人,它的形状像一只海豚,经过匠人的精心雕刻,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一棵碗口粗的树可用材仅擀面杖大小,真正成材需要成百上千年。这样一个根雕,生产周期更长。”贾春芳介绍,这件藏品是前几年收的,收购的黄花梨木料中,基本是老家具、老木料或者是野外的残老树根。

据贾春芳介绍,选材是根雕制作的第一步,应遵照稀、奇、古、怪四个特点,而一般只有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根材才能满足这些特点。如背阳生长或生于悬崖峭壁石缝中,由于光照不足缺土少水乏养分,久长不大,渐渐变形,年愈久,质愈坚,造型也愈奇崛遒劲,是根艺的理想用材。

“这件海豚根雕就汇集了这四个特点,通过匠人的精心雕刻,成就了一件艺术作品。”她一边介绍一边走向黄花梨木门。

“这件物品是明末清初的海南木门,2.18米高,厚度是60厘米。我从80年代收藏到现在,将近40年了。整块门板是孤品,这棵树龄起码几千至上万年,世上应该很难找到一块和它一样的门板。”她欣喜地说道,这扇门凝聚了先人的智慧,做工讲究,设有猫眼,门栓都是双重的。“门上每一处花纹无一雷同、浑然天成。”

黄花梨木在明清时期深受贵族和上流社会喜爱,他们喜欢用黄花梨木雕琢成各种奢侈品和家具,拥有黄花梨木制成的工艺品成为明清上流社会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如今,每一件值得收藏的海南黄花梨成品背后,都有文玩收藏者挑剔的眼光和工艺师辛勤的汗水,更接受着时间的考验。

坚守只为海黄文化

如今,伴随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人们对自然、平和的向往,黄花梨家具这种极富静心养身意味的家具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此款书柜收藏多年,虽工艺不及如今,但用料厚实、质地上乘。”贾春芳说,早在80年代,她偶然遇此家具,一见倾心。此书柜除了六个抽屉不是海黄木料,其他都是海黄材质。“虽然是明清物件,但做工非常好,品相也不错。真正的海南黄花梨,颜色从黄至棕变化多样,花纹自然流畅,无论制作家具或者摆件,都是极好的选择,极具收藏价值。”

自然韵厚、低调高雅、简朴而不简单的元素使得海南黄花梨成为宠儿。那么这些物品又该如何保养呢?她有自己的见解:

首先,存放环境要避免长期被太阳直射和暴晒,以免造成木材龟裂、变形和酥脆;其次,也不能过度干燥,以避免因干裂而造成变形;更不能将其放在潮湿的地方,避免沾水、受潮之后膨胀,影响整体美观;并且海南黄花梨还须“两防”,防虫蛀、防鼠咬,木制品经常会遇到虫蛀和鼠咬的情况,这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黄花梨只是一个文化开启,要经过人为加工,制作出好东西来才有文化,才有艺术。然而,海南黄花梨的珍品从明清开始逐步减少,到了现代已经一木难求。

收藏海南黄花梨制品,与其说是因为传统文化,不如说是一种时尚风潮,一种新兴的市民文化。人们自古就对美丽、耐久、稀有和纯粹有着特别的崇拜,诸如文房四宝、橱柜摆饰等,种种玲珑巧饰的雅品,其中的把玩乐趣不尽相同,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收藏者的精神世界。

文化需要发展、传承,如今明清时代的海黄家具越来越少。贾春芳说,收藏海南黄花梨重要的在于留下一笔文化财富给子孙后代。

□ 记者手记>>>

20世纪90年代起,古典家具作为家居陈设,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海南黄花梨作为中国明代和清代早期最受推崇的木料,一时间显得尤为珍贵。

海南黄花梨本身色泽黄润、材质细密、纹理柔美,因而受到了明清工匠的喜爱。“特别是士大夫与文人,他们对海南黄花梨木打制的家具异常宠爱。而这一时期的花梨木家具,无论从艺术审美、还是人工学的角度来说,都无可挑剔,可以说是世界家具艺术中的珍品。”据收藏者介绍,在明代之前,海南黄花梨是极其名贵的香料。在明代,皇室家族、达官贵人在厅堂摆设几件黄花梨家具,即使不焚香,房内依然香气四溢。

海南黄花梨木做的家具,很投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明代是中国家具艺术出现飞跃式发展的历史时期,家具的形式与功能日趋完美统一,明代黄花梨家具更将中国家具艺术带入化境。同时,海南黄花梨木自然天成,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瑰宝,经过打磨修饰,自然是艺术的精品。

盛世才有收藏。可以说,在新中国成立前,收藏只是少数达官贵人、富豪大绅的事情,平民百姓少有问津。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现在的收藏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家,她看中一件好的东西,会尽最大力量把它买回来。”贾春芳告诉记者,她进行收藏,只是为了爱好,纯粹出于喜欢。因为喜欢,而买来保护。她认为,每一件收藏品都有与众不同的风采,都能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

2021-05-25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20719.html 1 3 海南黄花梨的大雅之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