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柳青 文/图
社区不仅是广大市民居住生活的地方,还是城市社会的细胞,折射着一座城市最朴实的形象。要想不断提升社区文明程度,提高市民生存技能、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的社区教育体系至关重要。
义乌电大肩负开展全市社区教育的管理、组织及培训职能,承担指导、评价镇街社区学院工作的职责。偕同全市14个镇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学院),广泛深入开展学历提升、技能培训、文化休闲、终身学习、产业助推等培训活动,同时坚持不懈开设经商人员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及成人“双证制”高中学历教育等活动,为建设“人人皆学 处处能学 时时可学”的学习型城市建设打通了最后的环节。
义乌作为著名的商贸城市,吸引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名外商常驻。外商越来越多,对市场经营户的语言沟通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义乌电大社区教育商务英语培训班应运而生。王小阳是商务英语培训班的志愿者老师,从初出校门的小姑娘到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做这份“兼职”已有16年。“当时刚从大学毕业,偶然得知义乌在举办商务英语培训,想着能把自己所学知识教给经商人员,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和外国人交流,感觉很有意义,所以我立马就报名了。”王小阳笑着说。
虽然初始时志气满满,但当志愿者老师之路并非一路坦途。由于还有主业,为了赶晚上的培训班课程,10多年前,王小阳常常要在下班后急匆匆赶最后一班公交车,再通过摩的才能到达培训场地,全程1个多小时,顾不上吃晚饭是常有的事;一次不小心从高处坠下,右侧肋骨撞伤,王小阳被医生告知至少要卧床休息2个星期,然而害怕耽误学员课程,停课3晚后,她又毅然回到了讲台;2011年,有了两个孩子的王小阳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平衡主业、家庭、培训……“16年来,我是辛苦的,更是幸福的。”王小阳表示,有时候也会犹豫是否要一直坚持下去,但每当看到学员不管刮风下雨都来上课,看到大家没座位也要站在教室后面听课,看到大家顾及自己没吃晚饭而早早准备好的牛奶和食物,听到大家说“一天辛苦下来,只要来上王老师的课,所有的疲惫就消失了”,就感觉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16年间,王小阳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员。由于每位学员基础不同,且常常对自己能否学好英语不自信,王小阳“常驻”微信,在学习群与学员积极互动,鼓励他们开口读、开口说。曾经有一位学员张姐,因为自己零基础非常悲观,觉得就算报了课也不能坚持学习,王小阳通过私信鼓励,帮助她树立信心,然后耐心教导学习方法,经过3期风雨无阻的学习,张姐如今已能较好地和外商沟通了。王小阳说:“每当看到学员从完全不懂英语,到能和外商流利地沟通,这种喜悦和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多年来,无数如王小阳一般的教师,组成了义乌电大庞大的社区教育教师队伍。他们深入全市14个镇(街)的社区学院,广泛开展经商人员培训、青少年教育、健康保健、职业技能、科技培训等,使得社区教育真正走入基层,服务市民。据统计,近3年,义乌电大社区教育累计培训45万人次以上,有效提高了市民技能水平,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接下来,义乌电大将继续按照“科学方法、基层智慧、社区教育创新”的原则,重点推进与农村文化大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家园建设的有机融合,推动社区教育融入服务基层管理创新,推动社区学院参与农村文化礼堂“菜单式”服务工作,创新工作载体,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挥社区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按照省推进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工作的要求,主动对接开展未来社区创建的宾王、鸡鸣山等社区,整合社区资源,联系社区学院,积极谋划建设未来社区教育场景,扩大成人教育资源覆盖面,从而让社区居民更好享受优质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