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 文/摄
“村里准备招募6名宣讲员,用身边事、家乡话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有时间参与的姐妹赶紧报名咯。”
“全会公报公布后,我在第一时间收看收听、认真学习,备受鼓舞、倍感振奋。这次活动我报名!”“中国共产党党史从来不是晦涩难读的历史课本,它是共产党人上下求索、追寻真理的时代讴歌,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和我孩子一起参加。”
……
这两天,苏溪镇六都村专职女委员周玲林在妇女之家志愿者服务队微信群里发起了一次志愿服务的报名活动,立即得到了群友们的积极响应。
作为妇女之家志愿者服务队的负责人,周玲林主要负责团队日常公益活动的组织、实施等工作。每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她都会提前一个星期在服务队微信群里“吆喝”,招呼有时间、有意愿的巾帼志愿者一起参加。
今年重阳节前夕,六都村的“孝心十碗菜”活动被新华社报道,并被全国10多家权威媒体转载。活动中,25名村民志愿者撸起袖子,炒菜、洗涮、搭帐篷……为村里50位80岁以上老人献上丰盛的孝心宴。
“我们村现有登记在册的志愿者248人,占全村总人数的13%,每年开展志愿服务150多次,服务22500多人次。志愿者主要由村里的党员、妇联成员组成,在暑假等时段,青少年也会加入进来。一有活动,我们在村民微信群里发招募令,说明分工,志愿者就会自动接龙报名,认领‘任务’。”周玲林说,村里每年要举办敬老活动7-10场,每场活动都少不了志愿者的身影。一些志愿者家庭还成为村里独居老人的联系户,每户负责联系1-2位老人,每周上门探望,少则二三次,多则天天“报到”。
六都村的妇女之家志愿者服务队和青草志愿服务队,在垃圾分类工作的前期,主动扛起入户宣传工作的责任,大家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顶着酷暑高温,将一份份垃圾分类倡议书,送到每一户村民手中,并耐心讲解垃圾分类知识,为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奠定基础。“有些住户经常不在家,他们就一户人家跑两三趟以上。天气炎热时,一天工作下来,志愿者的马甲都能挤出汗水来。就是这样的奉献精神,让大家对垃圾分类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周玲林说,为了创建美丽家园,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六都村获评2019年义乌市垃圾分类示范村。
为了将优生优育、婴幼儿照护的科学养育理念、知识和服务送进农户家中,六都村的“向日葵亲子小屋”每周四组织开展一次早教活动,由专业幼师前来讲课,这里面也不乏志愿者的身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向日葵亲子小屋”入选我市计生协会首批优生优育亲子小屋项目点,获评浙江省“向日葵亲子小屋”实施单位。
2020年“战疫”期间,全村近200名志愿者投身到守卡点、蹲隔离点、代办代跑、宣传大喇叭等工作中,六都村也成为义乌第一个撤除卡点、促进复工复产的农村。
近年来,志愿服务之花盛开在六都村各个角落,越来越多的地方可以看到“红马甲”忙碌的身影。而这有滋有味的生活,正是源自六都村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孜孜追求。
2018年,屏风石、双溪、里西岗、仙下、仙顶五个自然村“握指成拳”合并成六都行政村。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创建和完善,六都村把资源整合起来,把群众发动起来,把活动开展起来,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用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绘就精神富裕底色。3年时间,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关爱下,村两委班子积极作为,村民参与共建共享,六都村从贫困村蝶变为省级文明村,金华市最美志愿服务村。
开展的志愿服务如何吸引人?如何能动员这么多人参加?这种志愿服务模式如何才能保持长久?一方面,六都村从建立一呼百应的动员机制入手,逐步探索出既符村里实际,又“接地气、聚人气、得民心”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新路径。另一方面,“六都章程”则推出了一套奖励机制,凡参加志愿服务队伍的村民都登记在册,获得“六都加分”,在发展党团员、评选文明家庭、当选村民活动嘉宾等方面,均会被优先考虑。这套“乡村版”孝义指数,也让六都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敬老村。
“现在都在说共同富裕,除了物质上要富裕,大家还需要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做一名志愿者,能够奉献自己的爱心,让身边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我们都觉得很有意义,我也觉得非常幸福。”多次参与村里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孔旭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