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雨。
沙沙沙……窗外雨潇潇。她平息了秋燥,滋润着大地,让万物安然入冬。
动听的旋律萦绕在耳边。“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每逢下雨,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总会浮上脑海,进而触动我的心弦。
我喜欢雨,不仅是因为她能把人生的经历贯穿在一起,还能唤醒尘封的记忆。少年的轻狂,青年的激昂已在指缝中悄然溜走,深浅不一的足迹和远去的身影,却时常在雨声中浮现出来。
儿时的雨是欢欣愉悦的。“雨急山溪涨”,滂沱大雨中,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光着脚丫,带上渔兜和木桶,跟在四叔、五叔后面,去塘缺口、渠道上抓鱼。那时环境原生态些,鱼的种类也很多,绕水塘一圈,泥鳅、鲶鱼、鲫鱼、乌鱼、鲤鱼等装了一大桶。满满的收获让人乐此不疲。记得有一次,满载而归的路上,哼着曲儿唱着调,或许是太过兴奋,轻盈的脚步被湿滑的泥泞耍了一把,一个趔趄,人和木桶都掉进了水田里。木桶里的鱼在水田里四散逃窜,经过围捕,虽然抓回了大半,但还是“放生”了四分之一。浑身污泥的我一脸囧样,而四叔却在田塍上捧腹大笑,当时的情景至今难以忘怀。如今,一听到雨声,那一幕就会出现在脑海,依然是那么清晰。我想,那些鱼是雨给我们的恩赐。同时,她也告诫我们,人要学会知足,心不可太贪。
青年时期的雨是激昂而酸涩的。1993年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信心满满,干劲十足,踩着三轮车冒雨给客户送货,浑身湿透依然毫不在乎。后来买了摩托车,雨中开摩托车的味道是五味杂陈,不戴头盔不安全,戴上头盔却视线模糊。夏天穿雨衣是闷热难忍,冬天穿雨衣是笨拙如熊,还经常会弄湿鞋裤。一年多下来,膝盖患上了关节炎,局部红肿,隐隐酸痛。曾听说“没带伞的人跑得更快”,我想,那或许是雨在考验我的成长。“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是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磨砺。
如今已是“鬓已星星也”。沥沥淅淅的雨,带来的是内心的沉重和几分惆怅。沐雨寻思,觉得还是儿时的雨好,可以跟玩伴们在雨中尽情嬉耍。虽然爸妈总说:别在雨里跑,会感冒的!可我还是我行我素。
风吹雨打催人成熟。如今,在生活中,不会被杏花春雨所迷醉;在事业上,不再被凄风冷雨所吓退。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自古以来,雨一直是文人墨客眼里的一种别样景致,更是他们抒发情感和寄托愁思的重要载体。
“清明时节雨纷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更有一种“沾衣欲湿杏花雨”的缠绵和缱绻。“一夕轻雷落万丝”,夏雨会在雷声的伴奏下来得轰轰烈烈,也能带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妙。“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秋雨,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静,更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索怀。而“寒雨连江夜入吴”的凄寒冬雨中,也饱含着“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远大抱负。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岁月的回响,灵魂的升华,真情的奔泻,还有欲语难休的惆怅,都已融入这晶莹剔透的精灵当中。现代流行歌曲中,以雨为主题的抒情歌曲为数不少。因为她润物、净气,还涤尘、凝心,所以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雨的气息绵绵不绝,不但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还预示着未来和希望。
雨,令人怡神,教人清醒,引人沉思,让人心静,催人明智,促人淡定。
几多义气难消散,一片丹心为雨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