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4-5连版)

红色游

从乡村风景到人文景观,旅行总是透着一股儿“文化的味道”。

义乌是一座充盈着丰厚历史积淀和磅礴人文气脉的“富矿”,不妨趁着小假期来一场心灵旅行。

陈望道故居

陈望道故居位于城西街道分水塘村,已成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和浙江省红色旅游教育基地。这幢建于清宣统年间的砖木建筑,如今每日都有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追寻望道先生的足迹。

在故居附近,便是望道先生曾经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柴屋旧址,原本被毁的柴屋如今已复原成当年的模样。步入柴屋,伴着几缕阳光,仿佛走进一台时光穿梭机,跨过门槛,顷刻间回到1920年的早春:望道先生在这间柴屋,用两条长板凳搭着一块铺板当书桌,在泥地上铺上几捆稻草当凳子,入夜后,点燃一盏油灯,借着昏黄的灯光,埋头翻译……一幕幕历史场景刻录了望道印记,留下让人追思的荣光。

如今,分水塘村有老街、望道邮局等,红色记忆随处可见。

吴山民故居

站在里美山村村口,仰头即可望见吴山民故居,上书“金义浦兰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吴山民故居初建于清代,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寇烧了三次,现在的故居是义乌市委、市政府拨专款修缮的。全屋墙角都用棱石砌成,外观像一座炮楼,坚固雄伟。沿屋后台阶拾级而上,站在二楼窗口向外望,远处群山尽收眼底。

屋内暗藏玄机:一楼有一条“秘密通道”,通往地下一层。当年,故居四周还有许多秘道通往村外或通往山上其他房子,四通八达。现多数秘道尚存。历史的脚步走到今天,人们只能在里美山山麓苍松环绕中的墓地深切缅怀吴山民,感念他抗日救亡、赤胆忠心、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一生。

冯雪峰故居

雪峰故居始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坐东朝西南,为前后二进五开间二楼四合院砖木结构建筑。

瞻仰着冯雪峰的铜像和老照片,细读着中堂两侧的各式挽联,眼前的一切变得鲜活起来。似乎此刻,他正在庭院里来回踱步,思虑着祖国和人民的命运;中堂木桌上还放着未凉的半盏茶,座椅上还残留着他的余温……

临居怀古,复杂的心情难以言喻。穿过回廊,走着他走过的路,触摸着他曾经触碰过的物件,可以真切地体会到那股大义凛然之气。

吴晗故居

吴晗故居坐落在上溪镇苦竹塘村,坐北朝南,面阔五间,整体建筑大体上呈“凹”字形,呈轴对称分布,上下两层,由正堂、边房、两厢及花园组成。整个建筑南立面山墙融合了西洋式建筑的装饰风格,具有民国时期建筑的时代特征。

故居正堂中挂着一幅中国画,左右两边挂着诗句“心中先成小五岳,画内可观大山川”。时光荏苒,吴晗最终达成了他“照汗青”的夙愿。

吴晗史学馆坐落于吴晗故居,是“国内一流”多位一体专题文化研学展示馆,多层面、立体化、全方位展现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吴晗先生一生的重要贡献,弘扬他严谨治学、刻苦钻研的学术研究之风。

2021-12-30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89302.html 1 3 红色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