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精读

图书馆窗外阳光和暖,生活依然耀眼

这天醒来时,我有一丝感伤,大概是昨晚看书或听歌时触及的某一段话太过感伤所致。

我终于把搁置在家一个多月的几本书看完了。前一夜,我听了英国民谣《奇异恩典》,读书时还在笔记本上抄下一些句子。一大早,我便带上书去图书馆,还了再借。在这座城市,一个人独来独往不会感到孤寂,繁华吵闹却也与自己无关。

坐在图书馆里,窗外的阳光特别好,让人觉得生活是耀眼的。回望我这一年里的生活,有不少时间不知道在忙些什么,竟无从记起、无从提起。可能是生活中有太多纷杂事务,想起这件又忘了那件,留不下印象深刻的痕迹。也罢,就在难得的周末好好地计划一下做些什么吧。

是谁说过人生大多是孤独的时光,是谁唱的“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我常在灯前月下自斟自酌,想想遇见的人、忘不了的事和昨天看过的书。

长大是一瞬间的事,遗憾的是,我忘了那一瞬间发生在什么时候。到了一定年纪,人们开始学习优雅、学习知性,学习做一个有高雅爱好的人,也自然而然拥有了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角,懂得做事情时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昔日常常这样遐想,等到有一天,我们举止得体、言谈得当而不需要任何色彩也能焕发内在的光芒,那么即便年华老去,也总算没有辜负成长。

这让我想到小说家们的思维方式。他们是善于独立思考的,惯常在大历史的罅隙边缘设置曲折诡谲的迷宫,展开奇异瑰丽的想象。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文字中飞翔的人,用一颗灵动的心、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去刻画真实的人性,诠释文字的审美价值。他们用智慧的箴言,书写着执笔为文的岁月。

某一个成长阶段里,我特别喜欢从地铁站到家的那段夜路。那排路灯,看见了我裹着大衣早出晚归的匆忙疲惫,看见了我深夜备战某一场沙龙笔会展示自己的作品,也看见了我拿着发表自己小说的期刊一路走一路兴奋的模样,那是一段不知目标不知结果的日子,只为自己的努力而欣喜。后来,我换了住处,晚上很少经过那条路。人生阶段的好与不好,就如同那条夜路,过去了就过去了。记得我初次到上海时正是隆冬,空中飘着的雪花晶莹剔透。那是在外滩,江景让我忘乎所以。

我还喜欢思南路的夜晚,中西合璧的老建筑配上现代化的商铺,有一番别样的滋味。我曾任性地在深夜里独自走在那条街,感受意外沉静的城市古典美;我也去过云南路的夜市,在喧闹的小吃店,在密集排列的小摊,咧着嘴咬一串烤韭菜,还跟摊主为了一顶帽子讨价还价,市井的美好正在于此;还有并不适合晚上去的奉贤海湾梅园,可以逛一逛园林,在路边的咖啡店喝一杯……这些城市景象,综合出了一个属于我的“文人的梦想”——拥有一家独立书店,店堂里有留声机,有旧书和老猫,也可以是一条超热情的金毛犬,当然还要有咖啡的香味以及庭院里的一架秋千。

但书店还是比不过图书馆。思绪回到当下,此时此刻,我正倚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面前有一摞一摞的图书,轻轻的翻书声似乎可以抚慰人的心绪。窗内的阳光温暖着周身,暖阳伴随着轻风,标志着另一个时节的到来。一片宁静的暖意中,我开始构思一篇小说中某个人物的人生轨迹……

摘自《朝花时文》张伟东

2022-03-24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215729.html 1 3 图书馆窗外阳光和暖,生活依然耀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