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我被一个“朋友”坑去几千块钱,心中十分沮丧,后把这事向一位同事“一吐为快”,想不到他听后竟笑得前仰后合,不可抑制的兴奋让他笑了有几十秒,笑得我心里发毛又莫名其妙。现在想想,这就是魑魅心理吧,即从别人的痛苦、倒霉、过错、失败和缺陷上找到自己的快乐、庆幸、幸福、成功和快感。正所谓“魑魅喜人过”。
细细想想,这玩意儿一是历史悠久,二是非常普遍,自古及今,上至庙堂,下至乡野,大量存在。公元前196年的一天,汉高祖刘邦率军与陈豨作战返回洛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史记.淮阴候列传》“且喜”二字,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刘邦的魑魅心理。鲁迅在《坟·娜拉走后怎样》中曾经对小市民有这样的描写:“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予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这些看客的神情,反映出了底层人的魑魅心理。魑魅心理是一种精神和道德素质缺陷,是一种极阴暗的心理和不健全的人格,是人性严重匮乏,尤其是人性中最宝贵的同情心、同理心严重匮乏的表现,与“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美德背道而驰,是一种劣根性,与人的现代化要求格格不入,是文明社会里的毒素和肿瘤。
魑魅心理的泛滥,必然导致的两个后果:
一是嫉妒与陷害。“魑魅喜人过”的另一面是“魑魅嫉人优”,你的优秀、天赋,你的善良、美貌和幸福,在魑魅眼中,都是原罪,都让其仇视、仇恨,直至发展到陷害,乃至从肉体上消灭你。郑袖借楚怀王的手,把魏女的鼻子割了。隋炀帝写不出“空梁落燕泥”这样的好诗,他却能把写出此诗的薛道衡杀掉。前两年某县有个老妪,邻居家的孙子每次考试都比她的孙子考得好,于是妒火中烧,竟将邻居家的小孙子残忍诱杀。知名女童星邵一卜,曾遭13个同学霸凌羞辱,直至被逼跳楼自杀,原因是“她太优秀,活该去死!”魑魅心理之祸烈矣!
二是冷漠和自私。我在网上看到一段哄抢苹果的视频和文字:2018年4月6日,一辆载有9吨苹果的大货车在江西福银高速侧翻,“附近的村民发现后不仅没有救助受伤的司机,反而去疯抢苹果。开始只是几个人,最后陆续有人打电话通知家属过来一起抢。有人从家里拿来蛇皮袋,有人干脆开车过来,男女老少捡得不亦乐乎。原本很多苹果没有摔烂的,最后却被人踩烂了……很多村民都是带着笑容和满足离开的,他们认为这是天上掉的馅饼,不要白不要。”魑魅之同志众也!
魑魅心理结出的恶果,有着极顽强的生命力。这是为什么?这让我又想起了鲁迅的一段话:“我们几百代的祖先里面,昏乱的人,定然不少……所以我们现在虽想好好做‘人’,难保血管里的昏乱分子不来作怪。”(《热风·随感录三十八》)魑魅心理,其实就是从“我们几百代的祖先里面”遗传在我们“血管里的昏乱分子”,直接影响我们“好好做人”。中华民族要融入和顺应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难保血管里的昏乱分子不来作怪。”因此,必须清除这种“昏乱分子”。然而,这绝非易事,因为它太悠久和顽固了,故注定这是一个巨大、漫长、艰辛的“吐故纳新”工程。但是,再艰难也必须面对和勇敢地去做,因为所有的文明和现代化,其基石都是人的文明和现代化,正像胡适所言,“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