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一座因改革而兴的城市,一座因商而兴的城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缺水问题日益凸显,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关乎义乌经济的发展质量,关乎义乌民生的幸福指数。
1963年3月,义乌第一座“水厂”建成,取用地下水,日供水200吨。1968年9月,在义驾山建水泵房,取用义乌江水,日供水量700吨。1989年日最大供水量达1.8万吨,1993年达到5万吨……随着义乌市场的开放,为了让更多人喝上放心水、优质水,2014年义乌市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应运而生。自成立以来,水务集团始终争当义乌经济发展的先行军,下好全市用水“一盘棋”,织好城乡同质供水“一张网”,全域推进分质供水,用苦干实干的拼搏精神换取人民群众的满意笑容,为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添足“水动力”。
下好全市用水“一盘棋”
义乌水资源量仅占浙江省的0.86%,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为缓解用水难题,2000年,义乌开启了全国跨城市水权交易的先河,从东阳市购买横锦水库5000万立方水资源的永久使用权。2018年12月,义乌和浦江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和供水合同,开启了跨县域成品水市场化交易的新篇章,目前,供水管道工程已具备年引入浦江成品水1000万吨的能力。
有水,有好水,那如何用好这些水?水务集团下好全市用水“一盘棋”。2007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在打破原有的供水区块分割后,利用现有的水源、水厂、管网工程,以水厂、水库联网的方式,形成可以相互调剂补充的供水网络体系,大大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全市的整体抗险能力。目前,全市共有9座自来水厂全部实现互联互通,日供水规模74万吨,在市域内实现“西水东送、南水北调”。
此外,水务集团还通过深化数字化改革“智慧”保供。“我们以江东自来水厂为试点,将其打造成为省内首座5G+自来水厂、低碳水厂、数字化智能水厂,实现上游水库、下游管网用户以及内部各项数据信息共享。”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通过‘至臻水管家’综合管控平台,打造健全的在线监测系统、高度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运营体系,实现生产安全可靠、水质优质达标、运行少人值守、绿色节能低碳的目标。”
织好城乡同质供水“一张网”
10月1日,城西街道何斯路村供水站点完成现代化提升改造。这是今年水务集团自来水公司完成的第15个农村点片状供水站提升改造工程。今年以来,水务集团集中攻坚,全面提升27个点片状农村饮用水站点,织好城乡同质供水“一张网”。
近年来,水务集团始终将农村供水全覆盖、农村居民饮用水质提质提标作为“一把手工程”,把实施农村供水提升攻坚行动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三年行动计划两年完成,2019年,水务集团累计建成点片状供水站点33个、一体化净水设备38套,制供水规模19088吨/日,受益79个农村7万余人。
市水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雁冰告诉记者:“为了巩固深化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建设和改革成果,确保城乡同质饮水,我们从水质放心化、设备现代化、运维数字化三个方面对全市点片状供水水站进行整体现代化提升改造,实现全市范围内供水站实时信息接收处理、自动控制、远程实时视频监视、实时故障监测预警。”同时,水务集团积极推进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改造,二供改造也连续两年入选我市十大民生实事。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绣湖公寓、世纪公寓、和聚园等40个中高层小区改造,受益居民达20000余户。
在推进城乡同质供水“一张网”的同时,水务集团在服务上也让用户体验到“一体化”的便利。水务集团通过优化获得用水流程、简化办理环节、压缩用水获得时间,打造营商环境企业“获得用水”0110、居民“获得用水”013模式;同时,打通各部门数据孤岛,推动数据共享、掌上办公、监管同频,在推出供水合同“线上签”的基础上,“一户一表改造”“更名过户”“水费清单打印”“水价信息变更”等17项涉水业务实现只进“一扇门”,服务方式从“碎片化”转变为“一体化”。
打造分质供水“义乌样板”
敢为人先是义乌人的优良品质,也是水务人的工作作风。在分质供水工作上,我市走在全省前列,2022年9月,入选成为全国首批再生水回用试点城市。
2013年义乌市出台《城市内河水系激活工程实施方案》,以城镇污水厂达标尾水和义乌江水为水源为9条城市内河进行生态补水,义乌市开始了分质供水探索之路;2017年,浙中首座采用“超滤+反渗透”双膜处理工艺的稠江工业水厂投用;2019年10月,义驾山生态水厂调试并投入试运行;2021年3月,苏福工业水厂通水试运行,同年9月,全国首座高浓度光氟废水再生利用工业污水处理厂武德净水厂开启调试运行,全市分质供水能力达到11万吨/日。
10年推进!10年奋斗!10年苦战!水务集团通过实施“11238”工程,全域推进分质供水工作。100余公里分质供水管线覆盖了稠江经济开发区、义亭工业区、苏溪高新区、城市有机更新区域、国际商贸城等区块;今年3月,实现了市区分质供水环状网络“一环闭环”。
分质供水的推进尤其让企业有了切切实实的“获得感”。水务集团连续两年推出分质供水拓面激励措施,从户表安装费、分质水水价、信用激励等方面出发给予降费优惠。晶澳太阳能是稠江工业水厂的最大用户,日均用水量约9000吨,年可节约水费约300万元。“分质供水非居民户‘信用+’激励措施对我们企业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福利,信用高就能享受到这么好的供水服务,真正为企业降本增效。”企业负责人看着电脑上的用水账单说。
从2014年义乌启动分质供水工程建设,到2019年全面谋划实施全域分质供水,义乌用5年的时间打开了“开源与节流齐步走”的节水新局面,成为浙江省率先全域推进分质供水的县市。截至目前,12所学校、39家工业企业、5个专业市场、19个居民小区、市政用水已基本实现分质供水,2022年节水量达到2000万吨。如今,在义乌,滔滔奔流的中水正化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新能源”。
全媒体记者 陈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