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绣湖

笔走万象

好竹觉笋香

徐新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一声春雷、几场春雨后,地下沉寂许久的笋抓住了最适宜自己生长的时机,奋力顶破土壤,探出尖尖的小脑袋,赶趟儿似的你争我抢噌噌向上,展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春光灿烂,正是食笋的好时节,而春笋也是最佳的天然绿色食品,脆嫩爽口,清新淋漓,十分鲜美,自古以来深受食客青睐。《诗经》中“其籁伊何,惟笋及蒲”“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就是描写竹笋的句子。相传,唐太宗李世民颇爱食笋,每逢春笋上市,他总要召集文武百官吃“笋宴”。由于当时长安不产竹笋,鲜笋必须由快马从南方运来,竹笋运到长安虽然身价百倍,但仍然供不应求。诗人李商隐就有“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的描述,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唐太宗不仅爱吃,还爱用笋象征国运昌盛,喜欢用笋寓意大唐盛世,天下人才辈出,犹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

历代文人墨客毫不吝啬对笋的赞美,杜甫诗句“青青竹笋迎船出,日日江鱼入馔来”,把嫩笋与鲜鱼完美结合。清代李渔是这么评说笋的:“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连肥羊乳猪都无法和它相比。“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诗云:“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说是趁着鱼中最美的鲥鱼上市之时,赶快和着春笋一起烹食。言下之意,过了这个时候,可吃不到这至鲜至美的春笋了。近代画家吴昌硕的那句“客中虽有八珍尝,哪及农家野笋香”,更是将食笋推至极致。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不仅爱吃笋,还在《食笋》中详细描述了他的吃法:“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紫箨坼故锦,素肌掰新玉。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想来这是他的拿手绝活。

现代人对春笋的食法很多,炒、烧、煮、煨、炖等皆可成佳肴。而竹笋烧肉是一道最简单的家常菜,乃南方春季餐桌上的常客。春笋以其肉质甘甜、脆爽而成为菜王,这样美味的笋,不需要过多东西陪衬,也不用高超精细的厨艺。将春笋去壳切成块用水洗净,和切好的五花肉一起下锅,放入调料,用慢火焖一个小时即可。肉味全浸入竹笋中,吃笋的时候又不觉猪肉的油腻感,只感到笋嫩味鲜。难怪苏东坡做这道菜时悠然吟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大俗配大雅,居然如此美味,真是天作之合。而江南特色菜肴“腌笃鲜”,更是将春笋的鲜味发挥得淋漓尽致。“腌”是肉质紧实、肥瘦相间的带皮咸肉,“鲜”是鲜五花或者小排骨,在里面放入滚刀块的鲜嫩春笋,还可配上百叶结,小火慢炖,撒些葱花……一锅春鲜就活色生香地展露在你面前,汤汁浓稠,鲜香的味道连绵不绝直冲脑门,让人欲罢不能。

当然,同一个笋,也会因为各部位鲜嫩程度不同而各有做法:嫩笋头可制成时令凉拌菜,如香干嫩笋拌马兰头就是一道精致的风味小吃;也可做成肉丸、馅心的配料,美味的笋丁鲜肉包就是以此为原料。中部以下可以切成笋片,或炒或烧都香脆可口。根部则可以红烧、烹汤。其实,春笋除了和肉绝配外,也是“百搭食材”。普通的一锅汤里加入一些笋片,味道就会立刻丰富起来,汤中那一份淡淡的清香和浓浓的鲜味,让人瞬间感到春的鲜活气息在唇齿间弥漫开来。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虽然远离家乡多年,但笋的清香、质朴、鲜美,宛如思乡的情怀,愈发变得醇厚悠扬。春天又到了,乡下青青的竹林里再次变得热闹起来,破土、拔节声依旧在岁月深处回响,久久不绝。

2023-02-20 徐新 笔走万象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16603.html 1 3 好竹觉笋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