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马三立的相声名段“祖传(止痒)秘方儿——挠挠”一个搞笑级别,网上一帖令人关注:一老者晨起,突感喉部不适,似被扼住,呼吸不畅,颈后“嗖嗖”有风。家人紧张,即送就医。医生“唰唰”开单:心电图、脑电图、B超、CT等一系列的检查化验,花费不菲。
终于,各科专家会诊后,一致确诊:汗衫穿反了!
哑然失笑之余,笔者忽想,这不啻是“群盲”一次集体性失误吧?再一思忖,确属失误,是判断的失聪,也是理性的失明!笔者姑且自命名:精神领域选择性盲目症。而今,也许此症的“疑似病例”越“传”越“染”吧,似乎已成“精神盲目族”,与举目“低头族”可以PK一番。我是不是也属于“带菌者”,应该做一番精神领域体检呢?
人入晚境,讲究时不我待,遂付诸实施,并有下列经历——
一入不大之大厅,茫茫然四顾,一白大褂迎面封住我之“顾”:来体检吗?
啊?哦,来看看白衣天使……
天使都归“天”了,这儿只剩白大褂,褂里一样皮囊……
哪能呢!怎么也是正经大夫呀。
现在这光景,尘土飞扬的,谁正经不正经可不好说。不过,你这脸色泛黄,眼神也……先验血吧。
抽了血,疑窦未消:你这精神体检是否与常规体检同一,都先验血?这大夫是我的体检“专员”吗?
答疑悉心:第一项相同,心血人之首要嘛。接下来,看你这脊柱可是正经弯曲啦,得赶紧做CT……
嗬!尽管我努力挺胸收腹,你这大夫还是一击即中,眼毒啊!靠谱。诶,你这CT正经不正经哦?
担着心,议着世,脚步可没停。也是,时下看病全藉看仪器,进屋没说整齐一句话,单子先开了一堆:验血、验尿,还都是正经“常规”!你验吧,仪器即医生。
这医院还挺正经,我躺下起来,结果出来了:看,腰椎间盘突出……
你得抓紧治了,发展严重还有可能变强直性脊柱炎!张嘉译知道吧?他就一典型。明星两大“标志”动作,一“葛优躺”,一“嘉译腰”。这都是生理的,严重的是生理之弯渐变为心理之弯。心理之弯,首先压抑的是精神吧,精神的颈椎、脊柱,先自弯曲,进而成了一批批“精神弯人”。
我肯定是生理与精神的双料“弯人”了,难怪遇电讯诈骗,也觉得不大对头,但一想对方是“大盖帽”(冒充),心头先怯了三分,权力恐惧吧?思想上的“大众跪族”,见“大盖帽”,膝盖先自要堆,腰背自然想弯……
胡想什么?接下来是精神体检的重头:查诀症……
啊?我……绝症?你这真是见面“三板斧”,突然就放大招啊!
不用慌,不必担心。近日,电视剧《苍兰诀》热播,你老看过么?噢,不爱看,但年轻人喜欢。“诀症”一词正在网络上流行。“诀症”指的是喜爱《苍兰诀》的剧迷们出现的各种疯狂沉溺的症状,狂搜其拍摄花絮和演员各类视频,狂发自己对该剧经典形象的复刻或剧情的模仿等。喜爱该剧的观众自称“诀人”,戏称自己的这种行为是“身患诀症”。
这“诀症”啊“诀人”哪,和我们银发族不发生关系嘛。
是,你们不看这一类“诀剧”,但“诀症”和“诀人”表现没有吗?有的还属于凸显吧,中老年粉丝有数量,更有一定的“痴迷指数”。尤其让人担忧的是,虽处信息时代,坐井观天一般逼仄的信息渠道,让你只能盲从,跟风,随大流,一旦置身群体——乌合之众之中,你这一个体便会在最短时间内自我隐匿,成为从属于整体的不起眼的“符号”;你一旦浑浑噩噩地“入网”,脑海便被这信息乱潮搅乱了,乱得昼夜波涌(手机不离手嘛),一塌糊涂!怎能不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今朝,精神系统症状类型比较多,什么抑郁症、焦虑症、迷糊症啊,均为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大脑神经活动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精神活动异常……行了,这个结束时再细谈,再给你查下眼底吧。当代国人都应查动脉硬化,看眼底够快捷……
好了。你动脉硬化只能算中度,这个年岁,还可以吧。不过,你的精神“视力”显著弱化!
精神“视力”?显著弱化?
“精神盲目族”嘛,确凿无疑了。最糟糕的是,精神盲目,就容易指鹿为马,南辕北辙,把温水煮青蛙似的戕害,视为“思想乳头”;把各种“洗脑”,视为关怀与慰藉——面对那五花八门的保健品,这些被骗一回回的老人们真就迷而信?非也!而是丧失思考能力,不辨东西南北,与“精神婴儿”无异……
列位看官!目下,精神领域选择性盲目症越来越众亦越重,你有自信不是“带菌者”甚至患者吗?不妨也做个精神体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