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翻《千年贡茶说举岩》(2011年4月,中国文史出版社),一篇题为《茶叶蛋的由来》诱发了我的阅读兴趣:“是谁发明了茶叶蛋?又是怎么传开来的呢?”
故事写得活灵活现,你若读了,会不会送上莞尔一笑?鄙人不才,是从内心感佩作者的妙笔生花:“太有才了!”
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学子张志学家住金华北山鹿田村,不沾酒,不爱赌,却有一个怪毛病——嗜茶如命,而且非家乡茶不喝。用他自己的话说,“岩茶一飘香,文思如泉来”。
红袖添香夜读书,娇妻煮茶进考场。妻子王雪茶深知丈夫嗜好,勤煮茶水,不管张志学在哪里,都保证让他喝上家乡的举岩茶。然而,丈夫参加乡试,是禁止随便走动的,王雪茶便“将举岩茶放进锅里与鸡蛋一起煮烧”,巧妙地解决了丈夫喝茶“肚涨”、不喝“肚饥”之难题,结果一举高中。
只是,一只美味的茶叶蛋,总有一些细细的裂纹,又是怎么来的呢?
茶叶蛋是张志学的特供“福利”,就连三岁儿子小皮都没能享用。有一回,小孩嘴馋偷吃,不慎滑落,摔破了蛋壳。王雪茶本想把破蛋留给丈夫,却被婆婆阻止:“志学吃了破蛋,还不尽做破文章?”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小皮从此记住:“只要蛋壳破了,自己就能吃上香喷喷的茶叶蛋啦!”一俟蛋熟,他便趁妈妈不在,悄悄地敲破蛋壳……
科学史上的实用技术,好多是在不经意间发明的。金华人创作的茶叶蛋版本,有多少人认可呢?张志学因此弃学从商,领着妻子下山开店——一个煮蛋,一个卖茶。
茶是百姓之日常。婺州举岩茶,源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中国贡茶最久远的茶品之一,2022年年底与磐安茶俗共同跻身于“世界非遗”名录。
《千年贡茶说举岩》的主编乃举岩茶企老板,书中所涉举岩茶的故事,大多是作者们想像出来的,也即所谓的“坊间传闻”。想来,“传说”就是想象力丰富的虚构,而虚构都是很有意思的,就像金华火腿之于宗泽,金华酥饼之于程咬金,兰溪落汤青之于黄大仙……
茶叶蛋南北皆有,其版本亦绝不止金华一个。据文献记载,中国人烹制茶叶蛋的历史可上溯至明代。活跃于弘治、正德年间的宋诩,在其《宋氏养生部》里,道出了那时市井灶边的茶叶蛋“配方”。或是由于无限趋近“地气”的至深境界,五百年来茶叶蛋几近执拗的炖煮之“定势”,比之今日,并无太大差异。
“加茶叶煮者,以两炷香为度。蛋一百,用盐一两;五十,用盐五钱。”《随园食单》是袁枚积四十余年美食体验和经验所成的结晶,但今天读来,其茶叶蛋的制法显然过于粗略。
袁枚在“须知单”中还写道:“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而伊尹却对商王说:“味之精妙,口不能言。”
味,是纯粹的个人体验。道,却是抽象的哲学概念,是涵盖宇宙万物的秩序框架。味道相融,或曰“味”被“道”融合,便成了中国文化独有的一个特殊范畴——味道。近百年来,人们对一颗茶叶蛋的想象力,不同在细微间,相会于佳味里。
1933年,世界书局出版的《食谱大全》有茶叶蛋的形象描述:“若烧来太嫩,则黄固甚美,惟味不入。烧来太老,则味固深入,惟黄不嫩,二者均有缺点”。怎样才能做到两全其美?“鸡蛋先入锅中燃火烧煮,见它沸腾,急速取出,激入冷水。再煮再激”,如此操作的茶叶蛋“虽再经百烧,黄亦不老”。
《鸡与蛋》是中国养鸡学术研究会1936年编辑出版的专业期刊,亦谈到了保持茶叶蛋鲜嫩的重要性:“煮之不宜过熟,以内容稍呈黏状,即所谓‘溏心’的,味最美而嫩。”为此,研究会专家建议煮茶叶蛋者不要将蛋与茶盐料包同煮,转而借助温水慢入的“巧劲”——“以食盐与茶液相混合,将蛋浸渍之,最好再加入少许茴香”。
倘若不小心把蛋煮过了头该怎么办?别着急,《鸡与蛋》的编辑已帮你预备好了“下策”:“索性经长时间之烧煮,即成所谓‘千滚蛋’,食之另有一种特殊的香气。”
一颗茶叶蛋,温暖了大城,滋养了“小民”,赖以生存者为数不少,最著名的要数在台湾日月潭畔摆摊卖蛋的邹金盆——摆摊六十余年。夫妻俩赖以糊口的小摊,竟变成祖孙三代的家族产业,日均售蛋一万颗,创下台湾庶民经济的传奇。
一颗茶叶蛋,10元新台币。2013年9月,我递去10元人民币,邹金盆阿婆只给我4只。即便如此“金贵”,居然还得趁早。因为去日月潭观光的游客,不只想尝一尝香喷喷的茶叶蛋,更想见一见这位传奇阿婆的风采。
喜欢茶叶蛋的名人数不胜数,郁达夫便是其中之一。翻阅1948年版《郁达夫游记》,以茶叶蛋下酒的次数不少。譬如,1934年3月的某天上午,寓居杭州的郁达夫和友人何君从拱宸桥出发,暴走两个多小时,中午时分来到皋亭山脚,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两人在山脚找了个茶馆,烘着太阳,先喝了两大碗土烧,又吃了十来只茶叶蛋,还捎上一大包花生米和豆腐干。酒足饭饱,抹抹嘴巴,这才开始登山。而在另一趟旅程里,郁达夫再次与友人举杯,吃着茶叶蛋,品鉴了色似琥珀的绍兴酒。
茶叶蛋最好趁热吃,滚烫的鸡蛋在两只手里颠来倒去,边吹边褪去蛋壳,茶叶的清香和卤汁的腴香已浑然天成,丝丝勾魂。咬一口,蛋白滑嫩入味,而蛋黄虽经长时间的熬煮,却依然松软可口。
吃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不见得要多贵。单位食堂的早餐丰富多彩,选择余地颇大,光提供的鸡蛋就有水煮蛋、油煎蛋和茶叶蛋。
鸡蛋是人类最完美的食物之一。不过,即便是同一枚蛋,有人说营养丰富,是最便宜的滋补品;也有人说胆固醇高,是富贵病的重要诱因。
香港美食家蔡澜只吃蛋白,不吃蛋黄——年轻时曾想,倘若娶个只吃蛋黄的老婆,不仅不会浪费,还真是绝配。岂知后来逑到的,连蛋都不爱吃。为此,蔡先生十分感慨:“天下很难有完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