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义乌是一座新闻富矿。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义乌故事,讲好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是值得思考与为之努力奋斗的命题。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市融媒体中心发挥融媒各平台优势,“报网端微”百花齐放,文图音视竞相发力,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义乌一周年、“义新欧”中欧班列开行10周年、央视春晚舞蹈《鹅鹅鹅》幕后等重大主题报道和义乌特色故事讲得深入人心。《外眼看义乌·发展地标》系列报道,让传播有“国际范”更有“义乌味”,积极拓展了国际传播影响力;《樱桃红了,村民笑了》等带着泥土气息的现场好新闻,“以小见大”,反映了时代主题;《跟着古诗词游义乌》系列报道,彰显了物华天宝风光胜、人才荟萃尽风流的城市人文底蕴。
这一件件优秀新闻作品的背后,是一群有着共同理想的新闻人。紧跟时代,放眼全球,不负党媒记者的职责使命,无论严寒酷暑,还是风雪雨夜,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对于新闻的信仰,就在微露的晨曦、寂静的深夜、奔波的路途、裤腿的泥巴、笔端的流淌、镜头的光影里。无论华发追青丝的长者,还是刚刚拜师入门的新兵,都在为时代而奋斗、为梦想而奔忙、为民族复兴而高歌,这是新闻舆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与光荣使命。
今天,我们迎来了属于新闻工作者的节日——中国记者节。但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仍在采写新闻或正奔走在采访的路上。藉此版,献给伟大时代的记录者,致敬第25个中国记者节!
牢记嘱托 再创辉煌
▢ 全媒体记者 吴峰宇
时光的列车,又一次驶进初秋的站台。
特殊的时间节点,总与难忘的记忆紧紧相连——
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义乌考察调研。从后宅街道李祖村到义乌国际商贸城,总书记一路深切关怀,一路殷殷嘱托,赋予义乌“中国式现代化典范”新使命、“小商品、大市场,不断地再造新的辉煌”新要求。2024年9月,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义乌一周年之际,义乌市融媒体中心各平台积极筹划,推出了“1+X”重大主题报道,通过专题、专栏、专版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现了近一年来义乌在市场、改革、开放、产业科技、“千万工程”、共同富裕、社会治理以及文化等领域的显著变化与深刻变革。
此举旨在进一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将总书记的关怀厚爱转化为“打造典范、再造辉煌”的坚定信念与实际行动,持续推动“八八战略”在义乌的深入实施,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典范。
自本组报道刊发以来,得益于前期的精心策划与有效组织,市融媒体中心采编骨干不仅生动记录了义乌在市场繁荣、改革开放等方面的蓬勃发展态势,还深入剖析了产业科技升级、“千万工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创新突破以及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这一系列报道不仅提交了一份详实的义乌发展成绩单,也向全市人民展示了过去一年里,义乌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不断书写新时代新篇章的壮丽画卷。
同时,该系列报道还引起了央媒、省媒的广泛关注与大量转载,进一步提升了义乌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为义乌未来的持续发展营造了更加有利的舆论氛围。
10小时与37秒
短视频的“长”与“短”
▢ 全媒体记者 楼翼鹏
2月9日晚,由义乌少儿舞蹈团队表演的舞蹈《鹅鹅鹅》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将充满天真童趣的少儿舞蹈与芭蕾相结合,创新演绎了世界经典名作《天鹅湖》,洋溢着蓬勃生长的盎然春意。34只憨态可掬的“义乌小鹅”为全国观众呈现了诗歌《咏鹅》中“白鹅戏水”的独特韵味。
《央视春晚舞蹈〈鹅鹅鹅〉幕后 跪游模仿小鹅 3天跳破舞蹈鞋 “很心疼 但他们很坚强”》在当天春晚《鹅鹅鹅》节目表演结束半小时内发布,彰显了短视频的时效性,视频时长虽然仅37秒,但每一秒每一帧都是浓缩的精品。今年1月,获悉义乌舞蹈《鹅鹅鹅》有望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参演的小朋友们正在北京训练。记者提早半个月赶到北京,用镜头记录下他们训练的点点滴滴,足足拍摄了将近10个小时的素材,并从中筛选了30多秒的镜头。通过“小鹅们”艰苦训练的画面,家长、舞蹈老师以及孩子的同期采访,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小鹅们”背后的付出,产生共情。
该视频在义乌TV视频号发布后,阅读量近千万,点赞近18万,创下义乌市融媒体中心视频号本地内容的最高纪录。视频还被美丽浙江等多个平台采用,全网播放量过亿。
多元化、即时性、互动性
重大主题报道的新媒体呈现
▢ 全媒体记者 张静恬
2014年11月18日,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从义乌铁路西站鸣笛启程,奔赴万里之外的西班牙首都马德里;2024年5月8日,“义新欧”十周年纪念号自西班牙马德里发车,呼啸着驶向义乌。今年,是“义新欧”中欧班列开行十周年,作为重要新闻选题,“义新欧”十年间发生的故事,纷纷被记者用笔触、镜头记录了下来,分散在各个平台传播。
在当下媒体深度融合、传播生态重塑的背景下,重大主题报道的报道思路和呈现方式都出现了新变化。面对这样一个时间跨度长、传播涉及广的重大主题报道,新媒体中心集合平台可利用的各个资源,编辑、美编、技术齐上阵,对近些年各采编平台的相关报道进行了系统化集成,并通过自主开设网络专题、制作海报等形式,增加了可视化表达。通过多篇稿件、多个侧面,跨时间、全景式报道“义新欧”中欧班列横跨万里的此来彼往,达成新闻专题立体化的传播效果。
让传播有“国际范”更有“义乌味”
▢ 全媒体记者 朱国进
义乌“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中心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索如何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体系,讲述义乌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为此,我们努力打造了多个有“国际范”“义乌味”的传播品牌专栏,如《万国创富潮》《外眼看义乌》《吃遍五大洲》等。
《外眼看义乌·发展地标》系列报道,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义乌一周年为背景,结合“义乌好好逛”活动,邀请在义乌的外国人参与,通过他们的视角,观察义乌的变化,倾听人们的心声,感受时代的脉动。
该组系列报道共10篇,先后走访了国际商贸城、李祖村、佛堂古镇、金融商务区等地,通过系统呈现义乌典型的地标,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呈现全市上下感恩奋进、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在报道形式上,综合运用航拍、Vlog等多样手法,画面精致,人物生动,细节清晰,节奏明快。
采制的视频分别在“魅力义乌”海外社交矩阵、义乌国际传播视频号、爱义乌抖音号上发布,国内外融合传播,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呈现了一个市场繁荣、社会和谐、开放包容的世界小商品之都,综合播放量超10万,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用声音的力量,镌刻时代的变迁
▢ 全媒体记者 楼志锋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义乌一周年之际,9月20日,义乌市融媒体中心广播部重磅推出广播剧《水牛角村的梦》,以声音的艺术,呈现时代的变迁。
从2024年上半年开始,主创团队深入李祖村调研,与村民、村干部面对面交流,收集了大量素材。这些素材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李祖村从贫穷落后到“千万工程”样板村的艰辛历程。
剧本创作阶段,主创团队反复推敲,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精心雕琢每一个细节,以期真实反映李祖村的蜕变之路。
录制阶段,广播部全员参与,优化台词,力求让每一个角色都鲜活起来、每一句台词都充满力量。为确保录音质量,邀请专业的录音师和后期制作人员,调试设备和打造专业录音间。
该剧在FM106.2义乌新闻广播《商城之声长篇联播》播出,社会反响热烈。听友们认为,《水牛角村的梦》不仅是一部广播剧,更是一部时代变迁的史诗。它通过声音,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让时代变迁的瞬间成为永恒的记忆。
守正出新 铿锵和鸣
新闻内参是新闻媒体向各级党政机关专门呈送的新闻报道,不公开发布,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形式。
为有效发挥记者调查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加大舆论监督力度,今年,义乌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部、专刊部加强采编联动,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新闻内参报送工作,在内参选题报送、制度建设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4月初,接到读者反映,入住新交付小区后频频遭遇烦心事,向小区物业反映后,其在落实解决时也不尽如人意。大家纷纷呼吁小区尽快成立业主委员会,以监督物业公司提高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为此,记者分三路走进多个新交付小区深入调查,梳理问题清单,对话物业和行业主管部门,采访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历时近一个月采写内参《新交付小区业主为何频遭烦心事?》,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推动行业主管部门成立物业管理服务中心。今年10月,市建设局部署在全市物业小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物业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持续提升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品质,完善物业服务标准体系,提升物业行业的社会公信力和业主满意度,并对群众反映集中、业主投诉多、物业服务质量差的10个小区开展物业服务质量挂牌整治。
今年以来,我们采写了多篇新闻内参,选题“接地气”,采访“冒热气”,部分推出后市委主要领导当即批示,有效推动问题解决。这些新闻内参及时高效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益、有力的参考,发出新闻媒体最强音,彰显地方主流媒体地位。
探寻文化灵魂的深度与韵味
▢ 全媒体记者 龚献明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长河里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代文人墨客智慧的结晶。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意境、独特的魅力,传达出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吸引着无数人探寻其中的深意与韵味。引以为傲的是,义乌作为商贸城市,在中华古诗词的文化瑰宝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义乌历代诗人辈出,是八婺诗词的渊薮之地。清人朱琰在《金华诗录》的序言中说:“金华之诗,起于义乌……”历代义乌诗人留下了丰富的锦绣诗章,可以说每一首诗都闪耀着作者的精神光芒。而《跟着古诗词游义乌》系列报道的推出,则将散落在各种文集和史籍中吟咏义乌的古诗词荟萃一处,为广大读者阅读欣赏义乌历代古诗词提供方便,又为普及传统诗歌知识、赓续乡土文化古韵注入了文化动能。整组报道主题独特鲜明,题材广泛丰富,采访深入扎实,内容丰满充实,既寄情山水又以诗明志,集雅致和通俗于一体,引发广泛反响,也为深入实施新时代文化义乌工程、实现从文化底蕴丰厚之地向中外文化交融高地的跃升提供有力支撑。
好新闻永远在现场
▢ 全媒体记者 左翠玉
好新闻,现场是关键。只有在现场,才能抓到“活鱼”,萌生真切的感动,写出最贴近现实的报道。为此,新闻人“不是在现场,就是在赶往现场的路上”。我们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用纸笔和镜头,记录所见、所闻和所想——
大陈镇众拥村百余亩樱桃红了,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村里抢抓人流以“樱”促旅,村民们笑得分外甜。这个“在现场”,是“一年的辛苦就为了这半个月”最好的诠释。李祖村来了首批省级“文化特派员”,她走村串巷促膝谈心,尽心尽力谋划好点子。这个“在现场”,是“乡村文化发展活力无限”最好的印证。通往五坪山村的公路突然塌方,村里第一时间上报险情,上溪镇班子立即靠前指挥,相邻村庄迅速封闭相关路口,施工人员奔赴现场处置。这个“在现场”,是“防汛除险打好‘主动仗’”最真实的写照……
今年3月5日至10月底,《义乌商报》“现场好新闻”栏目已陆续刊发稿件近40篇。这些报道语言真实、人物鲜活、情节生动,“个头”虽小却魅力十足,亲历式的报道读来感人至深,“以小见大”的表达更是直接反映了时代主题。
创意,让新媒体“走新更走心”
▢ 全媒体记者 吴攸
2024年9月6日,杭温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无疑为义乌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义乌站,作为这条高速铁路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的每一次到站广播,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通知,更承载着旅客对义乌的期待与梦想。
“前方到站,义乌站”,这句话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故事。义乌,这个以小商品闻名于世的城市,如今正借助高铁、海运、航空等物流元素,向世界展示其更加多元和立体的形象。这篇稿件通过新媒体生动俏皮的形式,以站点为线串起了义乌的特色文旅景点,让更多人知道义乌、了解义乌、爱上义乌。
《“前方到站,义乌站”》推文是一次对义乌深层次挖掘和展示的尝试。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创新为魂。新媒体作品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和形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视角。辅之引人入胜的文字、富有冲击力的海报……最终达到打动读者、收获传播更大化的效果。
创业者的心声与“义”共鸣
▢ 全媒体记者 何妮蔚
通过深入采访义乌各行各业的创业者,特别是那些并肩作战的“夫妻档”,我深刻体会到了义乌作为创业热土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可能。这些创业者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成功和挫折的记录,更是关于梦想、坚持和奋斗的真实写照。
在采访过程中,我被这些创业者们的坚韧和勇气所感动。他们面对挫折,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创业路上的艰辛与欢乐。这些创业“夫妻档”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他们在义乌创业的点点滴滴,更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创业精神和价值观。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了义乌这座城市对于创业者的包容和关爱。政府的政策支持、市场的公平竞争以及社会的广泛支持,共同构成了义乌创业的“流量”密码,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前来追寻自己的梦想。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来到这里,追寻自己的梦想,为义乌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我也希望这些创业者的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勇敢追梦,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