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微信群里看到上海杂文家、《文汇报》原高级编辑朱大路的一篇书评,评的是浙江杂文家杨光洲新近出版的《光洲评论》。这两位杂文家前些年在青岛开杂文会时我都见过面,虽然没有深谈,但由于都是新闻界同行,他们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大路先生的书评题目很抢眼:《以“人话”立言》。这里的“人话”出自杨光洲先生书中的《自序》:“我以说真话为追求……坚持说人话,坚决不昧着良心说鬼话。”读完书评,自然想到什么是“鬼话”。
“鬼话”是汉语中一个贬义词。《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不真实的话;谎话。”其实它的本义并非如此。有资料介绍,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随后英国商人进入中国做生意。中国人大多听不懂英国话,便称之为“鬼话”。有人还编写了《鬼话》的小册子作为学习英语的教材。由此可知,鬼话的本义就是鬼子的话,一般中国人听不懂的话。
从鬼话的本义看,愚以为有这样两类话也可称为鬼话。一类是一般人都听不懂的话。它不是外国话,而是本国的普通话;也不是假话、谎话,倒是有点像威虎山上坐山雕说的黑话。比如一位法学教授讲过他亲历的一件事。有一天教授发烧了,就来到一家大医院。医生开了好多检查单,让他作了一系列检查。最后教授把胸片拿给医生。医生看了看说:“嗯,肺部黏膜增粗。”教授一下子就蒙了。当时正是非典时期。教授问,什么是肺部黏膜增粗,不会是非典吧?医生说:“那倒不是,不过也不好说。赶快输液吃药吧!”然后就开了上千块钱的药。不料教授输液几天,越输越难受。于是索性不输了,精神状态反而好了。
后来教授问一个学医的朋友,什么是肺部黏膜增粗?朋友说,就是感冒呗!教授顿时感到自己被愚弄了,直骂那个医生不说人话。那个医生如果说“感冒”,一般人都听得懂,可他偏要用连见多识广的法学教授都听不懂的术语来唬人,这不就是在说鬼话吗?
另一类话是一般人都还听得懂,并非什么术语、行话,但是明显不合世俗常理,荒唐可笑,不像人话。时下热搜上就有不少这类的话。比如:“他为啥打你不打别人?肯定是你招惹了他。”——这是一个教师说学生的。“别人打你,你为什么要还手?”——这是一个检察官说被告人的。这些话就让人觉得怪怪的,世上哪有这种荒唐的道理?如果这样的道理能够成立,那么,当年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打杀中国人,难道是中国人“招惹”他了?难道中国人民还不能“还手”,不能反抗?
最不像人话的是一个法官说的。2006年南京26岁的彭宇扶起了一个摔倒的老太太。老太太一口咬定就是被他撞倒的。事情最后闹到法院,法官对年轻人说了一句后来成为名言的话:“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去扶?”这句话显然背离了我国传统的道德观。从此对摔倒的老人是扶还是不扶,成了很多人纠结的问题。直到前不久还有媒体报道,长沙有位老人摔倒,路过的49人,竟无一人敢伸出援手。
看来鬼话的能量不可小觑。它不但荒唐,更让人心寒。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说鬼话害人,也会害己。君不见那个说鬼话的法官,就像是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十多年过去了,至今还不时被世人耻笑、谴责。所以,人活于世就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尤其是手里大小有点权力的公职人员,更应该做到办事讲公道,说话凭良心;要像杨光洲先生说的那样,坚持说人话,决不昧着良心说鬼话。否则,难免要被人戳脊梁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