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群言堂

论理

回望春节餐桌

唐剑锋

今年是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每个人都不妨来一个“回头看”。盘点蛇年春节自己的表现,看看蛇年春节自己过得是否文明:有没有大吃大喝?有没有铺张浪费?出游中有没有不文明举动?有没有不文明用语?有没有大声喧哗?有没有乱扔垃圾?有没有乱停车辆?

春节是一个美好的节日,荔枝网的一则新闻,让我五味杂陈。不说说,觉得心里堵得慌。这则新闻说:除夕的团圆宴余温尚存,家家户户的冰箱却已开启了超负荷模式。有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每户家庭平均能产生近两公斤的剩菜剩饭,“做一顿吃三天”是常有的事儿。就是平时省吃俭用惯了的人家,春节假期也是大手大脚,把大量的剩菜剩饭统统倒掉。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从古至今不变的文明标识。清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一种文明行为,更是一种美德,一种操守,一种品行,一种素养,也是现代文明的核心要义之一。我们从吃不饱穿不暖到过上小康生活,历经了多少坎坷与奋斗,咋就忽然变得这么“大方”了?随随便便倒掉大量剩菜剩饭的“大方”,是一种奢侈。这种奢侈造成的浪费,你算算,按照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有多少?用触目惊心形容并不为过。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我国大约有四点五亿个家庭。只是春节期间,倒掉的剩菜剩饭就有约十亿公斤。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时间尚不长,就是将来极其富有了,也不能这样大手大脚,也不能奢侈浪费,也不能把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丢掉。春节,是中国人最大的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条件好了,物质丰富了,过得丰盛一些,本无可厚非,但不能因此就打开奢侈的大门,浪费的大门,把老祖宗留下的文明美德、节俭习惯丢掉。你就是再有钱,也只是有权消费,而没权浪费。钱是你的,但资源却是全社会的。

节省,俭约,是传统,是美德,是家风,是作风,是品质,是素养,在当代社会不仅不落伍,而且应发扬光大。有的人不仅过春节的浪费,而且在日常的婚宴、聚餐中,也为了面子大肆制造“舌尖上的浪费”。在攀比、虚荣助长之下,此风在某些地方有愈刮愈强之势。

春节的餐桌,能展现一个家庭的文明形象,一个人的文明素养,一代人的勤俭底色。节约,不是一件小事,你是一个什么人,就会在春节餐桌、日常餐饮中有什么表现。厉行节约,文明用餐,勤俭过节,不仅是一个人良好素质的真实体现,更是勤俭节约家风的一种塑造。大家应“横不攀、竖不比”,从自己做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文明体现在行为的方方面面,生活的点点滴滴。春节即将过去,来一个“回头看”,“盘点”蛇年春节期间的节约文明行为,是为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将勤俭节约进行到底,将文明行为进行到底。这样的中华文明,才能随中国年影响世界。

2025-02-07 唐剑锋 论理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526437.html 1 3 回望春节餐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