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清明节专版

您是家乡的那座山岗

◎童仕文/口述 方钧良/记录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我接到了三哥童仕新生前战友梁敏从上海打来的电话,告诉我炮兵65师623团战友会上又说起童仕新了,并要求我写点回忆哥哥的文字。接完电话,我不由得抬头静静凝望着那座山岗,仕新哥哥生前的音容笑貌清晰地浮现在我的面前……

我的老家在塔石镇童岗坞村,家中兄弟7个,出生于1940年2月的仕新哥哥排行老三。少年时的三哥勤奋好学,乡亲们在教育孩子总是以我的仕新哥哥为榜样。1956年三哥就加入共青团,1959年3月19岁的他就参军了。在部队期间,仕新哥哥表现好,一路成长为副连长。

因我与三哥仕新年龄相差较大,他参军时我才3岁。他每月从生活津贴费里节省下20元寄回家:“两位兄长分家了,各给大哥、二哥5元,其余10元留家里贴补。弟弟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爹娘记得要买点肉给他们吃吃……”幼年的我,没有仕新哥哥的印象,只是在大人们的口中才知道有个三哥在当解放军,这让我引以为豪,在小伙伴们面前津津乐道。

记得1964年的夏天,那天9岁的我割了满满一筐猪草背回家。快到门口时,我一眼望去,家里来了许多人,有邻居也有附近的亲戚。我挤进人群,一位身材高挑、面容俊朗、穿着解放军军服的年轻人快步走到我跟前来。那时的我,个头矮小、面黄肌瘦。“老五回来了!让阿哥好好看一看,当年我到部队,老五还是穿开裆裤呐!”。他半蹲着帮我把一筐沉重的猪草卸下。

“快叫三哥,快叫三哥!他可是头一趟回家探亲呀!”父亲朝我高兴地说。

“爹!老五今天怎么没读书呀?”“家里穷呐!”“现在不读书不行啊!我在部队就尝到了缺少文化的苦头!我们家再穷也不能耽误了弟弟们读书的事!”父亲和三哥的一番对话,我至今记忆犹新、清晰如昨。正是三哥当年的努力帮助,我才有幸在家人还吃不饱饭的困境下,背起一只破布袋当书包,在许多同龄人羡慕的眼光中,迈进了村小学校。

我读书识字了,三哥从部队寄来家书的念诵及回复等重要工作,开始由我承担。正因这样,我从中得到了三哥的鼓励与鞭策,我在学文化、学本领的道路上更加努力。

1966年8月,我收到三哥的家书,信中有句话让我记忆深刻:“自古男儿忠孝难两全,我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了!请爹娘和兄弟们理解,我对国家的忠,就是对家人最大的孝……”当时,年少懵懂的我,并不知晓其中深义,只是照着样念给文盲的爹娘听了一下。

时至1967年6月的一天,我放学回家,又看到家里挤了许多人。这回,除了有村干部、公社干部,竟然还有县领导。老爹的双眼已哭得通红,他看见我后就转过身,面对墙壁又大哭起来。我紧跨几步进房寻母,见老娘已晕倒在床上,边上有几个女眷在轻声安慰。原来,我敬仰、朝思暮想的仕新三哥在5月27日遭遇美军的敌机轰炸,牺牲在援越抗美的战场上了。那时,我感觉天塌了下来,四周一片黑暗……

低沉的哀乐、黑色的挽联、黄色的菊花、悲泣的人群……那天,衢县在我们童岗坞村的晒谷场上举行追悼大会,四面八方自发赶来了万余人,乡亲们以悲痛的心情送别在异国它乡壮烈牺牲的好儿郎童仕新。

追悼会现场庄严肃穆,灵堂正中悬挂着童仕新烈士的遗像,两侧摆放着众人敬献的花圈。“壮志守边关,虎胆写忠诚”“热血洒边疆,浩气震长空”“人民卫士,忠魂不泯”等挽联格外醒目,许多老人泣不成声,表达了乡亲们对他的思念之情。

三哥,您离开我们已经51年了……这些年里,我轻易不敢回忆您生前的事情,思则心痛落泪,不能自已。现在我身边还小心地存放着您生前的照片和部队发的荣誉证、烈属证等。每次打开这些珍贵的史料,我就看到您的笑脸,凭着仅有的记忆想念您!

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三哥。

2020-04-03 14 14 今日龙游 content_62006.html 1 3 您是家乡的那座山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