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龙游·历史掌故

钟灵毓秀张家埠

◎邓根林

张家埠古村位于衢江龙游段江心洲,旧名高淤,又名锦里,后因水运埠头和姓氏更名。张氏始祖自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从淳安贺城迁入,叶姓则是南宋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从松阳迁入,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武进士、蓟州镇副总兵叶应武(1629年)为其族人。张家埠主姓尹氏,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迁入,民国志卷三(氏族考)载:“宋尹婷曾孙恩路生六子,皆登进士,其三子名仲熙,婿于龙游张氏,遂占籍焉,时景定二年也。”明清时期科举甚盛, 尹氏族人多有任官者,如明刑部主事尹蒙(1480年-1968年),明嘉靖十年(1531年)举人、新会县知县尹照,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得州知府尹涛,清乾隆四年(1739年)武进土尹武,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武进土、扬州营参将尹国均等均为其族人。汪姓,清道光五年(1825年)从兰溪游埠迁入。金姓,南宋淳佑年间从兰溪迁入。张家埠村庄呈块状分布,住793户2090人,2020年被列入浙江省第八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名单。

张家埠四面环水,水运发达,来往商人众多,其居民多为各地的生意人留居。张家埠先辈们善于行商,获益丰盈,所以村里古建众多,高大气派。据张家埠《尹氏宗谱》谱序载:“尹氏名家,龙邱望族,始于南宋,迹着东乡。仲熙公之骏业常垂,张家埠之鸿声远播,追诸远祖则有吉甫公为太师,溯诸近宗则有一仁公为太守,其他或为忠臣,或为义士,或为隐居不仕……累叶簪缨指不胜屈。即自张家埠一族而论,自仲熙公以来当宋元之际,若瑛若照若焘辈以及孔学公与诸名儒,迄今犹啧啧人口称道弗衰,真所谓名家望族非他可比者也。”据县志记载,张家埠书香门第众多,读书氛围浓厚,好学成风,历年来考取功名者居龙游之最,全村有名有姓载入县志的进士举人多达29人:

何汝听,北宋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

尹仲熙,宋宁宗时进士,官至右正言。

何鉴,明弘治八年(1495年)贡生,韶州通判。

何晋,字石川,何鉴之侄,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举人,兴化通判,有著述存世。

何音,何晋之弟,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举人,任通判。

尹蒙,字养正、号湖岩居士,明成化、嘉靖间(1480年-1568年)人,性好义,急人之难,里称长者,官至刑部主事。

尹照,字瀔南,尹蒙之子,明嘉靖十年(1531年)举人,新会知县。

尹泰,号觉亭,尹照之弟,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浔州知府。

尹连,明正德、嘉靖间人,长于性理之学,有著述存世。

尹礼继,字世敬,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举人,漳州通判,好王守仁之学,有著述存世。

何普,嘉靖间人,徐州同知。

尹邦大,明嘉靖间人,光禄监事。

何克赞,字畏斋,明隆庆元年(1567年)恩贡,泉州通判。

金百炼,字子刚,号如我,明万历十年(1582年)岁贡,任汀州教授、太平府通判等。

尹邦登,字春台,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岁贡,滁州通判。

叶应武,字武子,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武进士,任蓟州副总兵,与清兵战死,追赠左军督府同知。

何乔遇,字人徒,明崇祯八年(1635年)岁贡,宣平教谕,有著述存世。

尹圣任,清顺治八年(1651年)贡生,海宁教谕。

尹景舜,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岁贡,考授县丞。

尹武,字歧山,清乾隆四年(1739年)武进土,守备。

尹文烈,字勋章,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武举人,卫千总。

尹文集,字赵章,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武举人,考授南漕卫分府。

尹国均,字维岳,号定庵,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武进士,扬州营参将,创浚河器“混江龙”。

尹芑,字启周,尹国均子,清嘉庆九年(1804年)武举人。

尹国灿,字美之,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武举人。

尹继宗,字子发,号丹山,清嘉庆五年(1800年)武举人。

尹国忠,字孝移,清嘉庆六年(1801年)武举人,江山风林汛把总。

金应奎,字秉川,清嘉庆、道光年间人,叙州吏目。

尹光照,清咸丰元年(1851年)武举人。

张家埠是衢江上的古埠头,这里四面临水,南北两头设埠,村民外出全凭行船横渡。衢江是古代水水交通要道,商船来往川流不息,大小船只停靠方便,因此,路过商船客轮大多愿意选择停靠,或上岸小憩,或打探货品行情,或补充生活用品,岸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吸引了众多商贩在这里定居立足,张家埠便成了一个商贸大集镇。

张家埠村由张氏和水运埠头得名,又名“凤翔洲”“高淤”“浮排圩”和“锦衣里”等名称,而且都有来历。从高处俯视全洲,可见其洲四面临水,形略细长,上下两头尖狭,中部宽敞,树木花草茂盛,如凤凰展翅,凌空翱翔,形似、景美、寓意吉祥。高淤,体现的是沙洲为衢江泥沙长期堆积而成,说明了江心洲形成的真实来历。明朝时叫“浮排圩”,寓意江心洲外形像一个竹排,像一条船在江面漂浮,水涨船高,永远不会沉没,留下了县官留宿江心洲,遇雨受惊,因此有了“浮杯塔”的传说。清朝时,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访,舟船驶进衢江,乾隆站立船头欣赏两岸秀丽景色,为江心洲美景吸引,随即上岸去游玩。当乾隆得知这里就是武状元尹武的老家,连连称赞这是一个好地方,当知道人们把江心洲叫做张家埠人时,不由感叹道:“太可惜了!”,原来这里是状元老家,每次回家都要“下埠”,“下埠”音谐“下步”,乾隆就说:“叫下埠不好,改叫锦里吧,锦上添花!”从此江心洲又改叫“锦里”。

后来,人们觉得,张氏是最早来江心洲定居的,这么多年都叫习惯了,突然改叫其他名字,感觉有些不习惯。这样,老百姓也不管“皇帝开金口”,顾自叫着张家埠了。

张家埠村古建筑众多,其中尹氏厅规模最大,村民称之“官厅”,坐北朝南,前后共五进,第一进为五开间,后四进为三开间。一、二进还有内院相隔,两边有厢房。该厅长72.15米,最宽处24米,占地总面积1248平方米,是县内清时面积最大的厅堂建筑。相传该厅为纪念尹国均所建。尹国均,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武进士,授扬州营守备,擢参将。尹国均不仅是位武进士、朝廷之官员,而且还可称得上是位水利专家,当时发明疏浚大运河之浚河器,属治河创举。

张家埠江心洲有浮杯塔、湖岩塔、皇宫殿、翊秀亭、尹氏厅、大宇殿、新泽殿、斗潭殿、永寿寺、铜佛殿等文物古迹,是湖镇镇文物古迹最多的村庄。 湖岩塔,位于村北衢江北岸,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由尹照、尹焘所建。翊秀亭,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7年)尹照、尹焘为其母所建之墓葬亭,属尹氏家族之碑亭,青石仿木结构,四角攒尖顶,高5米,亭内立石碑一块。浮杯塔系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知县万廷谦建,传说以家藏古玉杯镇之,故名。

张家埠既有达官显贵,也有在野名人志士。佛学大师释传灯就是张家埠下埠叶自然村人。释传灯(1554年-1628年),俗姓叶,少年曾应科举, 26岁从贤映庵禅削发,后随百松大师习天台宗,成为一代宗师。

2023-02-27 14 14 今日龙游 content_318701.html 1 3 钟灵毓秀张家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