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

居于东方各国和部落领袖地位的徐国与宗主国周王朝是有过节的,《后汉书·东夷传》对此有记载:“(周)康王(在位公元前1021年至前996年)之时,肃慎复至,后徐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九夷,东方各族、各部落的总称。徐“僭号”,表明在周康王时即有徐君称王了。嬴诞继位为君时,徐国国都在现今的江苏泗洪。《独异志》(唐朝李亢)称嬴诞“有圣德”。他内修德政,外结友邦,且与宗主国有意搞好关系。周穆王(在位公元前977年至公元前923年)六年春,“徐子来朝,锡命为伯”(《竹书纪年》),而“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锡命为伯”,或意指徐由子爵国升为伯爵国;亦或“伯”为“霸”,穆王承认徐国为东方霸主。有了周王朝的承认、授权,徐偃王一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抱朴子》曰:徐偃王“外坠城池之险,内无戈甲之备”,意即废除了应有的一些军事设施和武器装备,并“修行仁义”而“以怀诸侯”。同时,徐偃王还开挖通往陈国、蔡国的运河,以便“舟行上国”加强与周王朝的联系沟通。陈国、蔡国疆域都在现今的河南省,徐偃王为“通沟陈蔡之间”开挖的运河即为鸿沟之雏形。鸿沟,因系秦末楚汉相争之时两军临时分界线而著名,以西驻汉军,以东驻楚军。

徐国在偃王时代到达了鼎盛期,据《韩非子·五蠹》:“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六国。”徐偃王行仁义惠四方,徐国国力强盛,疆域也一直扩张到现今的苏北、皖中、鲁南等江淮广大地区。

在奴隶制社会,奴隶是统治者和贵族使用的工具,可以任意买卖、赠与、宰杀、用以殉葬,而国与国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国与部落之间互相残杀、吞并土地的战争也十分频繁。正因为此,徐偃王的仁义品德和“民本”思想尤为难能可贵。在他的经营之下,徐国人民安居乐业,而且令“江淮诸侯皆伏从”(晋朝张华《博物志》)。其时,穆天子穷兵黩武,且又嬉游无度,以至于渐失诸侯之心。据北宋《徐氏谱》:“四方诸侯之争讼者不至周而至徐,讴歌者不讴歌周而讴歌徐。”也就是说,诸侯们有了矛盾争端都来徐国要求主持公道了,百姓们都歌颂徐国了。

徐国正当如日中天之时,引起了疑忌从而遭遇了一场灾难,徐偃王因此而失国。

2025-04-11 14 14 今日龙游 content_542914.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