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焱
作为地球成员,人们在赶路的过程中,或平视前方,或俯视大地,或仰望星空,却很少有人端详自己脚下的土方。
尹海鹏,一位转业军人,现地方机关单位公务员,业余时间爱好文考写作。他是生活的有心人,在踏访舟山群岛古寺庙、古建筑、古民居、古村落的过程中,发现了足下的艺术之花——古地雕。
”请让一让,我要拍张古地雕的照片。”前段时间,在舟山的一些旅游景点,人们偶尔会遇见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人。尹海鹏花了一年多时间,穿行各岛屿,拍摄数百张关于古地雕的照片。寻找、寻访、丈量、翻阅,许多个日日夜夜的写作,如今,《舟山古地雕》一书终于出版。
这是国内首次研究古地雕文化的抛砖引玉之作,一本挖掘海上历史文化名城——舟山人文历史、底蕴、观点的新著,一册详细解读传统吉祥纹样寓意的工具书籍,一卷图文并茂的舟山古地雕导游图文书。
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本书,不但向人们展示了鲜为人知、不为人关注的艺术领域,更为写作者、艺术工作者打开了思路,给人以启迪。
地雕,是将吉祥图案雕刻于地面石板上的艺术品,是传统吉祥图案的重要载体。而人们印象中的吉祥图案,一般在墙壁、护栏、藻井、窗棂、瓦当、器皿、文房四宝、服装、鞋帽、玩具等物件上。吉祥图案,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等为题材,巧妙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文字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等手法,阐释“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规律,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书中精选而出的120余幅古地雕照片,有的人们熟视无睹、有的隐藏深庭、有的偏隅村落,是舟山这座海洋文化城市难得的瑰宝。因为这些物件很难毁坏,如果不被砸毁,都能保留下来。远的已有近千年,近的也有上百年。地雕无语,却述说着时光尘埃,承载着历史遗迹、反映着文化元素。
据作者介绍,同为地雕,其地位却不尽相同,如香道上的、深宅大院里的、寺庙天井内的地雕均可踩踏,但寺庙大殿内的地雕却神圣不可踩踏。这本书中的地雕照片,相当一部分来自海天佛国普陀山。普陀山正是舟山的神灵宝地,其地雕作品不但多、而且有厚重的分量。如普济寺天王殿古地雕,有水纹、鸳鸯莲池纹、莲花纹等,主图为一张巨大荷叶下,一对胖鸳鸯(赤麻鸭)悠闲游弋,顾盼有情;池塘中荷花、荷叶、莲蓬各具姿态,婷婷舒展。法雨寺玉佛殿前的古地雕,主图为九龙戏珠,一条巨龙居中,身隐于灵芝状祥云之中,其下有四条小龙,或腾云或出海,张牙舞爪,气势非凡。这块地雕属于丹陛石,多见于古代皇宫,充分体现了法雨寺历史渊源与皇家的千丝万缕关系。据推断,此地雕产生于康熙二十六年。
地雕艺术,有思想、有灵魂,闪耀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如有的地雕,看似螃蟹,其实脱胎于荷花造型,带有鲜明的海岛特征;有的地雕,海、天生物相映和谐,妙趣横生;有的地雕,纹路、物件展现或镶嵌其中,令人遐想、感悟。
由于地雕多为足踏之处、之物,所以,关注者甚少,有的长期蒙尘、蒙诟,被人忽视,少人问津。如今,尹海鹏先生能花费心血、精力乃至自己的财力,收集整理,呕心沥血,实为不易。作为填补国内地雕吉祥纹样研究空白之作,其出版无疑给舟山乃至国内地雕研究开启了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