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学潮

在河之南,种下十里桃花

◎严敬华

其实我是多么期盼这冬天里的相遇

小雪之后,浮躁之物不断后撤

最初的震撼,遵从内心的指令

一场风景在河之南发端

十里桃花在寒冬中绽放某种爱情喻体

空置的老巢,夹带着粉红惊喜

天色未晚,我们还年轻——

体内小野兽复述着秘境还有阳光的喧响

唇间语言不时溢出失传多年的回甘

那就用一场温热喧腾,来翔集片刻的欢愉

一次身体的接触,颤栗总是有的

但更等待的是灵魂出窍

孤独并不可耻,这无边浩荡的春夜呵

在有生之年僭越我们的生活,仍可重复

我愿把余生浪费在这片桃林,就这么爱你

眼睛装满柔软,用肉身取回火焰

(严敬华,浙江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兰溪市作协副主席兼诗创委主任,出版诗集《雨中的紫丁香》。)

•诗点评

含蓄隐忍的语言让诗歌走向绚丽

吕煊

与严敬华相识,缘于共同的诗歌爱好。他白天是数千员工的公司董事长,晚上是我们诗群里纯粹的诗人。虽然见面机会不多,但我感觉到他在这个诗歌群体里是快乐的。我们都来自有“小邹鲁”之称的金华,我对他的诗歌创作自然也就多了一分关注。

有一天,他发给我这首《在河之南,种下十里桃花》。没看内容,标题就把我吸引住了。河之南,是一个方位,也可以是虚拟的充满阳光的南之岸;数量词“十里”也用得巧妙,在河的南岸,我种下了十里的桃花。方位和数量上都是虚指的,唯有桃花是真实存在的。一个让许多诗人都容易忽视的标题制作,严敬华却写得用心且流畅。读完全诗,果然没有失望,我在他精心设置的语言漩涡里愉快地沉浮了一回,艳遇了一回。

含而不露,意在言外。这多是对古体诗的要求,但我觉得新诗也有相同的借鉴之处。诗不宜直露,翻译过来就是诗的语言要有特殊的要求,不能“好好说话”;第二层意思,诗歌若把意思直白地说完了,其结果往往会是“言尽意尽”,这就无法激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司马光在《续诗话》里说:“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所以,诗歌语言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意在言外”。我觉得严敬华做到了。这首短短的16行诗,每一个句子都没有“好好说话”,每一个句子都诗味盎然。

我很喜欢这首诗的语言,句子都充满了诗味。这也佐证了,直白的诗歌会造成内涵干瘪,流于浅陋,缺乏鲜明生动立体的意象。那样的诗歌,即使分了行,也是不合格的。

综观全诗,我还是倾向把它看成情爱诗。冬天阳光普照的桃花林里满眼是含苞待放的花朵,在河之南,遇见了桃花一样的女子,作者记忆里的回甘都是初恋的感觉。这可能是想象中的爱情,但我仍然希望这是真实的。“我愿把余生浪费在这片桃林,就这么爱你,眼睛装满柔软,用肉身取回火焰”,桃花就生长在我们的心房,最柔软的部位。

诗言志,志在心声。让我着迷的还有一点,那就是诗人的内敛和诗写得含蓄。如“十里桃花在寒冬中绽放某种爱情喻体,空置的老巢,夹带着粉红惊喜”,爱情来得有点不合时宜,多年空闲的情爱之屋,突然来了新的女主人,粉红的惊喜就让读者充满想象,少女清新的吻是粉红色,少女的乳房也是粉红色的,一首老歌也是粉红色的。

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论“含蓄”时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不着一字”并非什么都不说,而是特指充满诗性的勾勒,画龙点睛之美;第二层意思是:优秀的诗歌,能够“意在言外”。这就像一个绝色美人,不事艳妆,而风韵天然,楚楚动人。关于语言,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认知和实践,但我觉得严敬华的追求是正确的,含蓄隐忍的语言可以把诗歌带往更高更远的前方。

(作者为中国作协会员)

2020-10-24 6 6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52303.html 1 3 在河之南,种下十里桃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