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场《迷雾与索引》新书分享会,几位诗人来到富阳,并在一个春雨绵绵的下午前往富春江西南岸的龙门古镇踏访。
龙门古镇,在富阳实在是一个太有名望的存在。除了黄公望隐居地,那里可能是来富阳的游客最想一去的地方,一些文人墨客更是心向往之。所以,当我提出“诗路”重走的站点是龙门古镇时,诗人蒋立波就提出那里大家已去过多次,希望换一个景点。我左思右想报出一处名山时,诗人孙昌建说了话,否定了去登高远眺的建议,踏访的地点依然在龙门古镇,只是希望我到时可以联系到龙门古镇的一处古法摄影馆去看看。
古法摄影,听着很有意思。我觉得自己挺难为情的,身为富阳人,居然不知道在龙门古镇有那么一家摄影馆。我想象着摄影馆的样子,竟然跟宋城的那个皮影屋联系了起来。
诗人们如约而来。富春江烟雨迷蒙。诗人们说,诗会,下点雨更有味道。只是雨下得大了一点。我在车内问起古法摄影馆,同行的诗人兴致盎然地说起龙门古镇拍过多部电影的事,游本昌的《济公》、陈逸飞的《理发师》、刘德华的《富春山居图》,摄影一词,确实很容易跟电影联系在一起。
孙昌建老师说,此行是想去拜会一位朋友,这个朋友就在古镇的某一间老房子里,至于他与摄影之间的故事,大家去了就知道了。
怀着好奇,我们跟随孙昌建老师走进了龙门古镇。古镇迷宫样的存在,一千多年的历史,几百间老房子,各种古建筑,孙氏族人几十代人留下的印迹,还有沿袭至今的民风民俗。
当然,我们没有直奔那间神秘的古法摄影馆,我们在导游的引导下,一一参观了老街、古桥、思源堂、墨庄等景点。下雨,且非周末,古镇游客寥寥,显得静寂、旷远,有点世外桃源的味道。或许是孙氏先祖有意为之,古镇的老街颇为狭窄,阻挡着车辆进入,这让古镇与现代拉开了距离。也因此,古镇里生活的多是老人,年轻人更愿意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我想象着孙昌建老师那位朋友的模样,年岁已高,守着自己的老照相馆,清静度日。
所谓的古法摄影馆原来在世德堂。一位年轻人接待了我们。这位叫李长江的年轻摄影师原来就是孙昌建老师此行要拜访的人。于是,导游换了人,年轻摄影师带着我们走进他设置在古镇里的光影世界。
这个名为“1826摄影博物馆”的地方,彻底把我们征服了。我们没有想到,走进去了,差点出不来。2500件摄影展品,各个年代的照相机,各种式样的摄像设备,震撼人心的黑白艺术照,难得一见的文化名人肖像照和生活照,在这间白墙黛瓦木质结构的老房子静静地摆放着、悬挂着,和老屋相依相舍。
摄影师师承郭锡麒老师,潜心于艺术摄影,沉浸在光影世界里,拒绝外部世界的喧哗,细心呵护摄影器材和藏品,办公益展览,为老兵们拍肖像照、为古镇人拍全家福。用摄影这种最古老的技艺,以一颗古朴无尘的素心,关照人物内心世界,定格永恒的瞬间。
1826摄影博物馆或许某一天会离开龙门古镇,年轻的摄影师也会到另一个古镇继续他的摄影之路,但是,龙门古镇的老房子会一直存在,连同古镇坚守的理念,一直到天荒地老。
离开龙门古镇,回望烟雨中的江南古建筑群,我忽然发现,古镇不也是一个处在富春大地上的不朽光影作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