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学潮

难忘那一年半

1970年夏天,我们70届与69届大学生一起毕业分配了,我回到了浙江。当时规定,毕业生先集中到军垦农场劳动后再分配,省外来的统一去了安徽省当涂县的丹阳湖农场。

农场是解放军在长江边的丹阳湖里筑堤坝围垦起来的。我们连住在用芦席、油毛毡稻草搭建的五个大草棚里,沿着大堤一字排开。在农场呆了一年半,主要任务是营建(修自己居住的破草房,建新营房)、加固大堤和种水稻。

一直说解放军是个大学校,从生活上来讲部队生活和学校生活类似。但两者有着最大的不同——前者是“换命之交”!

官兵一致

当年经常要开会开展自我批评,抖搂自己的隐私、丑事。我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但营副教导员在全营大会上、我们指导员在全连大会上自我批评的报告,却让我吃了一惊。

他们中的一位讲,自己为亲戚谋了利益,另一位讲,自己嫌弃妻子(他的妻子曾经来过我们连,还和我们一起劳动过)。听得出来,他们的检查很深刻、很诚恳,而也正是他们的自我坦白、勇敢剖析,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官兵一致。

也许你会说,这些破事有啥稀罕的,但我深深感受到,部队里的官兵一致,一致的不只是生活和劳动,还包括思想——无私,这与学校里师生、同学关系是不同的。

连长讲的故事

在秋收动员大会上,连长讲了个故事:丹阳湖年年发大水,几年前洪水特别大,为了群众的安全,领导决定炸坝蓄洪。但缺口一打开,汹涌的洪水会顷刻卷走一切,包括炸坝的战士。为此由战士们自我报名,组建敢死队,埋好炸药,写好遗书,准备牺牲!幸亏第二天雨停了,大堤保住了,大家的生命也保住了。

当兵,就时刻准备着用生命保卫祖国,这从来不只是一句口号。连长讲着讲着,就讲到了我们的排长——他,就是当时的敢死队员之一!我们都看向排长,只见他红着脸,微笑着,一副羞涩的表情,我更加肃然起敬了。啊,原来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掷手榴弹

以前,我总嫌指导员唠叨,但在一次掷手榴弹的训练中,我对他的印象改观了。

在排队准备时,我的两腿已不由自主地抖了起来,心里狠狠地骂自己没出息。轮到我了,前面是个马蹄形的土堆掩体,指导员拿着一个木柄手榴弹,拧开了柄上的盖子,拉出里面的线绳,把线头上的环套在我的右手小拇指上,又叮嘱了一遍注意事项,拍了拍我的肩膀站到了一边。我其实根本没听进去,走到掩体前把手榴弹扔了出去,平时能扔20米,今天只扔了五六米,真丢脸。按规定我该立即在掩体里趴下,可我想看看爆炸效果,依然站着。指导员立马猛扑了上来把我压在了身下。这一刻,我深深体会到了战友间的生死情!

我留下了那个环和一块拇指大的弹片。

我也有过“壮举”

农场用上电动打稻机后,我被安排当了电工。说是电工,其实什么也没有,没有工具也没有防护用品,只有一点胶布,一把尖嘴钳还是我自己的。

我这电工负责修理打稻机和管理电缆。所谓电缆都是些报废的电线接起来的,经不起反复拖拉(打稻机是要移动的,所以电缆也要跟着拖动)。打稻机是新的,不大会坏,我的大量工作是保证电缆不被拖断或破损漏电。

秋收时,电缆真出故障了。可电缆有三根相线,哪一根断了?断在哪里?大家在等着,而我连验电笔都没有!实在没办法,就用手去试,电线有电就会触电(麻),哪一根不麻就说明断了。整个工期我都是用手去试的。苍天保佑,平安无事。

秋收结束后我被表扬了,又在全连大会上进行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演讲。因为出色的工作,还被吸收加入了共青团。

炸堤,是当年排长他们的任务;打靶时保护我,是指导员的任务;同样,打稻时保证供电,是我的任务,在他们无声的影响下,我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王霖生

2023-08-02 6 6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370670.html 1 3 难忘那一年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