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梅花碑

先贤曾巩

江西南丰县,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故里。

我出生在南丰,在那里度过了9年的童年时代,故乡的印象已深深地留在脑海里,思念之情时常涌现,也曾重游故里。

寻访曾巩的遗迹,要到盱江南岸去。一条宽阔的盱江纵贯南丰县城,北岸是城区,南岸是城郊,散布着名胜古迹。出南门过河,儿时河上架有数十条木船拼接的木浮桥,1986年修建了一座钢结构的悬索桥。行走桥上,盱江风光一览无余。

盱江南岸傍山临水。过桥后向西顺着山脚的一条大路前行约一里多路,便到了江畔半山腰的读书岩。这里是曾巩在南丰的重要遗迹。

这是一处岩洞,宽4米左右,高2米多,深3米余,为一天然石室,内有石桌、石凳和小洞。岩前有一块大石台,宽阔平坦,石台上建有亭子,石柱陶瓦,飞檐翘角,古朴典雅,亭与岩洞连成一体,石台边缘筑有石栏杆。史料记载,明景泰元年(1450),训导汪伦扩建读书岩,修读书岩亭。亭子几经损毁,清光绪年间重建,后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新中国成立后修葺一新,使这一古迹完好保存下来。

亭檐悬挂“读书岩”三字匾额,系书法家舒同所题。亭内后梁上悬挂“云根石室”横匾。亭子前柱上刻有两副对联:“爪迹偶然留我辈,心香一瓣祝先生”“半壁石崖千秋胜迹,八家遗墨万古勋名”。后柱上也刻有两副对联:“几人得其趣,千载有余情”“亭前树影江边月,岩下书声石上泉”。对联均为我国著名书法家书写。这些联语对曾巩极尽赞誉、敬仰、怀念之情,令人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

南宋理学家朱熹极为推崇曾巩,特寻踪到此拜谒。亭旁石壁上镌刻有朱熹手书的“书岩”二字,岩亭右下侧有一池清澈的山泉,池边石碑上镌刻着朱熹的“墨池”二字,传说是当年曾巩洗涤笔砚的地方,为曾巩读书岩留下了历史印记。

读书岩景色秀丽,树掩亭台,红绿相间,盱水西来,倒影如画,美不胜收,成为南丰的一大名胜。1983年3月,读书岩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曾巩年幼时为了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寻找到了这个岩洞。这里四周绿树成荫,环境幽静,是读书的好地方。曾巩在洞里摆放了桌案、床榻等东西,带着诸弟常在这座岩洞里幽居发奋读书,有时伴月吟诵通宵达旦。嘉祐二年(1057),曾巩和其弟曾布、曾肇均进士及第,轰动一时,读书岩也因此名闻遐迩。曾巩三兄弟以卓越的政绩和文学成就,被称为“南丰三曾”。我读小学时这里是春游必到之地,老师总是谆谆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曾巩的精神,长大了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读书岩附近有仰风亭、观景亭、思贤堂、曾文定公祠,这些建筑都与纪念曾巩融为一体。1983年,曾巩逝世900周年,在读书岩西侧兴建了曾巩纪念馆。馆内展示了曾巩的生平和主要成就,以及当代名流纪念曾巩的书画作品。庭院内丛丛修竹,松杉并茂,红墙青瓦,亭阁回廊,曲径通幽,古意盎然,是一处颇具特色的景点。

2019年,曾巩诞辰1000周年之际,南丰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曾巩文化园。园内建有牌坊、曾巩广场、曾巩大铜像、曾巩纪念馆、曾氏宗祠、秋雨名家楼、子固书院、荣亲园、民俗文化村等,成为集纪念先贤、参观博览、旅游休闲和爱国爱乡教育为一体的文化活动场所。

曾巩这张亮丽的文化名片,给南丰增添了许多传奇的色彩,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

□吴齐正

2024-01-01 6 6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417363.html 1 3 先贤曾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