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发令枪一响,各地都开始竞相打造“天空之城”,抢抓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万亿级风口。台州市也稳扎稳打、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凭借“陆岛联动”“台州造、台州飞”等一系列创新模式,助推低空经济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今年5月,一架由北航长鹰航空科技(台州)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运载大黄鱼的长鹰CY-6A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在大陈岛望夫礁起飞,25分钟后顺利抵达台州湾新区机场——这是全省首条开通的陆岛联运无人机物流航线(台州湾新区—大陈岛低空物流航线),也是首个“台州造、台州飞”无人机应用场景。
台州市交通运输局民航中心主任杨丹中表示,此举为在大陈岛和台州湾新区之间搭建起了一座“彩虹桥”,形成了岛屿与陆地的物流运输新模式。
这条低空物流航线的开通,将原本水路运输所需的2.5小时缩短至25分钟,优化了传统运输路径、减少了中转环节,提高了整体物流效率。杨丹中补充道,“接下来,我们将以‘台州湾新区—大陈岛’航线为纽带,进一步向岛、向陆拓展,形成区域规模效应。”
实现“台州造、台州飞”无人机应用,并非一日之功。台州,缘何具有涉足天空赛道的厚实底气?
事实上,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的制造业先发优势与良好的基础设施,正是台州征战低空经济的坚实基础所在。
早在2016年,台州就率先引进全国军用无人机前三强的彩虹和长鹰,拉开了台州低空经济发展的序幕;2020年,首架“台州造”大型无人机顺利下线;今年,随着作为低空经济重要基础设施的台州湾新区机场正式启用,台州无人机产业实现了台州生产、台州试验试飞、台州交付的完整产业链条。
与此同时,台州湾新区专门成立航空航天产业链服务专班,根据行业专家提供的优质项目清单,主动出击招引项目。在政府主动引领与基建成熟的双重优势下,航空器及零部件企业华荣航空装备、航空复合材料设备商美洲豹等一批航空航天产业上下游领军企业落户台州。
“我们选择在台州湾新区落户的原因在于,台州湾新区不仅给予我们厂房用地、招工等政策上的支持,还拥有十分适合航空航天制造业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和整体规划。”浙江美洲豹特种设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80余家航空航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台州集聚,2023年空天产业实现产值达268.9亿元。“新区拥有未来产业先导区、空天产业‘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等省级平台,以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设立的国家级无人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台州湾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陈荣东说道。
为全力打造“天空之城”,台州市在2023年就起草并印发了《台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8年)》,彰显着当地争当“新大陆”“代言人”的决心。
台州市交通运输局二级调研员马德胜表示,围绕总体目标,台州交通将围绕推动空域与航线划设、加快物理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培育空中交通新形态、构建低空智慧物流新模式等方面,开启全新一轮探索与突破。
“尤其是在构建物流新模式上,我们将以‘台州湾新区—大陈岛’航线为纽带,探索低空配送在山区、海岛、未来社区、智慧园区、风景区、机场码头等场景的应用,开展医疗、卫生、紧急物资、海鲜等物流运输,从而形成区域规模效应。”马德胜说道。
□记者 施雨岑 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