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通过“格”竹子的实践,试图通过观察竹子的生长规律来领悟其中的道理。“格”了七天竹子,他大病一场,最终在贵州龙场悟道,明白了格物不当外求,坚定了“心即理”的观念,格物致知的过程实际上是致良知的过程,即通过实践和反思来发现和实现内心的良知。
“格”竹子的经历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让我们更接近真理,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本来竹子便是竹子,植物之一种而已。可是在现实中,竹子搭上了苏东坡,便成了文人画,朱笔画竹,破了物性原状与画之规矩;竹子搭上了王阳明,上升为心学……
竹子长什么样?或者应该长什么样?无定论。竹品种有几千个。但自然的植物大体是深深浅浅的绿,还有老叶老干的黄,哪怕说紫竹,也基本绿色。可是进入了国画就成了墨竹,浓浓淡淡的黑色,成为文人的精神象征。东坡以朱竹破院体画,郑板桥远竹用花青,当代各色皆有。启功以朱竹为主,兼画绿竹与黑竹。好看?难看?可以都试试,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汪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