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东钱湖作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风景名胜区,辖区面积129.66平方公里,拥有着丰富且独特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宁波院士中心、利民村、韩岭老街等网红打卡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东钱湖景区的人气愈发旺盛,游客数量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
然而,在旅游盛况的背后,东钱湖近年来面临着“旅游热度攀升与交通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导致东钱湖景区出现三大拥堵困局,具体表现在“进不去、转不动、停不下”。
近日,笔者从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了解到,为了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管委会在现有道路资源有限的客观条件下,积极作为,创新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涵盖路网扩容、小车减量、公交提质、智慧引导四个方面,全力推动内外路网畅通衔接,助力拥堵路段削峰分流,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增强智慧管理水平,致力于打造无缝衔接的多维交通模式,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协同发展。
在路网扩容方面,管委会积极推进道路改建与新建工程。今年8月,梅湖路(梅湖支路—环湖东路)改建工程顺利建成通车。这条道路作为宁波野生动物园南停车场的主要进出通道,拓宽为双向四车道后,通行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有效缓解了周边交通压力。与此同时,当地还稳步推进韩天线局部拓宽、盛莫路改建、天池路北延建设等一系列工程。
控制核心景区小车数量是缓解交通拥堵的关键一环。管委会采取了小车减量的举措,充分利用现有停车场进行截留换乘,积极引导游客换乘公共交通进入景区,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了进入核心景区的小车数量,有效缓解了景区内部的交通压力。此外,管委会还建立了景区停车价格杠杆体系,在旅游旺季的周末及节假日期间,对热门景点公共停车场推行市场调节价收费模式,依据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停车需求灵活调整收费标准。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管委会在公交运营方面不断优化升级。今年5月1日,宁波公运公交公司开通了铁路宁波站南广场往返东钱湖景区双层观光巴士,每日运行4班,上座率达81%,充分体现了其受欢迎程度。7月10日,环湖观光巴士线路正式开通,相较于原有公交线路,专线删繁就简,只停留核心景区,大大缩短了游客的出行时间,提高了出行效率。8月,宁波推出“泛舟甬上·魅力三江”交旅融合主题产品,首批推出6条水路交旅融合主题航线,其中东钱湖的两条特色水路寻舟宋韵和逸舟韩岭成为亮点。
未来,管委会计划打造智慧景区出行平台。该平台将整合各类交通信息,实时发布停车场动态和交通拥堵情况。游客可以通过景区官方公众号、APP等渠道及时获取这些信息,并根据预警提前规划出行路线,避开拥堵路段。同时,宁波交通管理部门也可以根据平台提供的信息,及时采取疏导措施,缓解交通压力,实现交通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
随着“十一国庆”小长假的临近,东钱湖景区在进一步完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交通组织策略。节前,将通过本地主流平台,广泛发布东钱湖全域交通管控措施、公共停车位分布、公交线路运营调整以及共享电单车营运范围等综合交通信息。这些信息的及时发布,将为市民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出行指引,帮助他们提前做好出行规划,避免因信息不畅而导致的出行困扰,从而提升市民游客的游玩体验,让游客能够更加轻松、愉快地享受东钱湖的美景。
□通讯员 朱泳旭 刘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