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暴雨倾注,翁金线两侧高大树木摇曳不止,茂密树冠被狂风撕扯。一道身影穿着湿透的橘红色养护服,在泥泞中指挥团队用破拆工具对倾倒树木的枝干进行分段切割与清理,安排机械疏通堵塞的边沟,雨水顺着他的安全帽檐不断淌下——这是海盐县公路与运输管理服务中心养护站站长徐鸿明在台风夜的又一次冲锋。
三十三年如一日的寒来暑往
自1992年踏上公路养护岗位以来,徐鸿明已经在这条路上寒来暑往地过了33载。这位公路人,从翁金线开始,便将足迹深深嵌入了海盐县的每一条国省干线与阡陌纵横的农村公路上。33年里,从青春年少到两鬓微霜,他始终将公路的安危畅通视为生命线,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着。
公路养护最怕面对的就是台风、冰冻、雨雪等恶劣天气。每当这个时候,徐鸿明总是用一句响亮的“有我在”让年轻的同事内心无比踏实。
G525平杭线、X611武袁线……这些海盐交通的动脉,时刻牵动着他的心弦。作为应急抢险的“定盘星”,他始终规划在前,冲锋在前,凭借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经验,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方案,高效指挥每一次战斗。以翁金线为例:因建设早,行道树树龄较大,易出现倒伏影响通行。徐鸿明总会与最近的村委事先沟通,预留一个办公室作为应急点,提前安排人员值班与机械调度,便于快速出动高效处置。仅2024年至今,他已指挥应急抢险上百次,调度人员277人次。
无论是冰雪封路时的连夜除冰,还是台风肆虐中的紧急加固,在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总能看见他俯身作业或果断指挥的身影。同事们都说,只要徐站长在,抢险现场就有了主心骨,他那身湿透的橘红色身影,就是风雨中最令人安心的屏障。这份用心,也温暖着沿线的乡亲。有一次吕冢村村道边沟堵塞,导致全村葡萄园在台风天严重积水。葡萄最怕积水,严重会腐败坏死。村委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徐鸿明。徐鸿明了解情况后迅速带队疏通,并冒雨为边沟铺设管道减少落叶堵塞排水的影响,仅用3小时就解决乡亲们的燃眉之急。
三十三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
在徐鸿明心中,公路不仅是通行的载体,更是乡村发展的血脉和展示形象的窗口。在进行“美丽农村路”创建时,徐鸿明将日常养护升华为品质提升的艺术。
工作中,他严格落实“三化一平”要求,带领团队全面排查整治重点线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路面清扫、绿化修剪、病害修复,有效提升公路的安全性与美观度。在他的倾力推动下,海盐县成功创建省、市级精品示范公路6条共96.4公里,打造最美入城口5个,助力全县荣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达标县”。
在低头深耕的同时,徐鸿明也不断自我加压。他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专业相关知识,不仅获取了本科学历,还在2016年取得桥梁养护工程师资格。
对专业的执着追求,也让徐鸿明在工作上结出了丰硕果实:海盐县国省道路况连续三年稳居全省前十,农村公路养护水平更是实现了从2020年全省第78名到2023年第11名的惊人跃升。这背后,是徐鸿明和团队日复一日对路面的“望闻问切”,对每一处病害的精准“诊疗”,默默地用汗水守护着道路的安全顺畅。
在徐鸿明的带领下,海盐公路养护站在全省公路应急钢桥架设演练中勇夺第5名,2023年荣获海盐县“工人先锋号”殊荣。他个人也多次获评县级“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最美退役军人”等称号。今年,徐鸿明更是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些荣誉,正是对他33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勇于担当的生动注脚。
□记者 王君 通讯员 梁波 田素云